娛樂圈比政壇有影響力,人死除了留名,還有實際的警醒作用。像張國榮跳樓自殺,造成「張國榮效應」,在那個死亡四月,翻版「空中飛人」創新高破了紀錄。張遺言提及情緒病,專家評論馬上解構抑鬱症,市民對這個精神殺手重新解讀,對抑鬱病患者寄予無限同情。淡淡哀愁原來不是林黛玉專利,都市人抑壓過度,隨時中招。哥哥一跳,市民求助精神科,頓覺事不宜遲。很多人岔路徘徊良久,死過翻生,最後甩難,拜傳媒廣泛報道。
梅艷芳反娛樂圈傳統,勇敢公開病情,她過世後,排隊驗身的婦女激增。子宮頸癌是婦科頭號殺手,政府宣傳廣告叫人年年驗身,成效像《心繫家國》的愛國短片。可偶像一去,一向對婦檢愛理不理的女士,幡然大悟。花錢瘦身之餘,時髦女士也急急腳搵私家醫生落booking。傳媒又試按動了醫療警報,喚醒懶散婦女,請她們謹記似水流年,性情女子孤身走我路,預防勝於治療。
一句「終於輪到我」,剃過光頭抗癌的黃霑不必像尤伯連納上電視,臨終前勸人戒煙。煙鏟們心裏有數,你屬於滄海三聲笑的個性,抑鬱症無你份。子宮頸癌過門不入,因為你好彩,天生只得陰莖沒有陰道。但係講到個肺,從來只有二手煙沒有二手肺,即是沒有回收夜冷這回事,一鋪過清袋。肺癌沒有非典與典型之分,無得賴U形去水渠和趕絕果子貍,抽煙才是元兇。請大家記住黃霑的笑聲和煙屎牙,盡快兩忘煙水裏,得閒照吓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