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籌建九十天的戰略石油儲備設施,分布在浙江的寧波和舟山、山東青島和遼寧大連,總儲油量一千四百萬噸,耗資一百億元人民幣,預計二○一○年完工。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戰略石油儲備計劃,看來要動真格建起來了。中國現在如此重視能源問題,相信與新一屆領導人的能源背景有一定關係。
戰略石油儲備,主要用來提高國家安全系數,在國際石油價格過於波動或供應來源被切斷時,釋出儲油來確保國內的石油供應。美國非常重視戰略石油儲備,現任總統喬治布殊更是其中一位最重視能源供應問題的美國總統,這跟他的石油背景密不可分。布殊在德州油田區長大,他的家族曾投資石油業;副總統切尼曾任油公司行政總裁;布殊內閣更有近半高官與能源公司有千絲萬縷關係。布殊等人當然明白能源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的意義,因而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伊拉克,為的就是攫奪石油。
相對而言,中國過去的最高領導層很少具備能源背景,上屆的江澤民、朱鎔基等人多出身電子和機械工程,對石油的戰略性作用不甚了了,因而一直沒把戰略石油儲備當一回事,時至今日全國的庫存石油也不夠七天之用,與歐美的九十天戰略儲備相去甚遠。朱鎔基任總理時,國內學者曾建議中共決策層籌建石油儲備,卻沒落實。
但現屆的領導人中,不少人具備能源或資源方面的背景,自然會更重視能源問題,更明白石油及自然資源在現代經濟的地位,因而在政策上向石油等能源行業傾斜。胡錦濤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曾到甘肅參與興建水電站;溫家寶是學地質的,踏遍甘肅的深山尋找礦產資源。他們兩人當然了解資源的重要性。
此外,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曾任石油系統「開山祖師」余秋里的秘書,至調任上海前一直任石油部外事局聯絡部處長、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對外聯絡部副經理、南黃海石油公司黨委書記。而溫家寶的主要助手、副總理吳儀還是石油學院的畢業生,在石油系統工作了二十多年;政治局委員兼公安部長周永康,不但畢業於石油學院勘探系,還在遼河油田工作了十多年,擔任過石油工業部副部長。他們都是中國調整石油戰略的推手。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