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前財爺以一曲《獅子山下》勉勵港人,令這首紅遍70年代的勵志歌再度風行;兩年後,這首膾炙人口的《獅子山下》再次熱播,卻為紀念黃霑病逝。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你,沒試過在獅子山上俯瞰萬家燈火,又怎算是香港人?今日就讓我們一登「獅子頭」,遠足,兼為這一代鬼才憑弔。
記者:尹珊珊 攝影:陳智良
紅梅谷獅子山郊野公園大門口起步,沿途松樹香氣瀰漫,得清晰路標指引,30分鐘即輕鬆到達望夫石。這塊矗立在獅子山北坡的長石高30呎,遠看,宛如一婦人揹着小孩,等待丈夫歸來;近觀,似對情侶在山崗上溫馨相擁,是悲情或大團圓結局,全憑自己想像,但佇立此處,卻保證可全方位眺望大圍、沙田、城門河及獅子山一帶美景。別過望夫石,循麥理浩徑走20分鐘,見香港回歸紀念亭,入亭稍作休息,儲夠氣力準備一攀「獅子頭」。
早聞獅子山危崖處處,今日一遊方覺此言非虛,開步走亂石小路,同行友人自以為是成龍哥哥,左跳右跳,差點跣腳仆崩鼻,沿路雖有前人留下的繩索讓我們借力上落斜,但險峻山路委實難行,眾人全變「跛腳螞蟻」,緩速「爬」行叫苦連天,難得還有人歌興大發,引吭高歌《獅子山下》一段:「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
果真踏平崎嶇!有驚無險上到「獅子頭」,甚麼?怎麼平時見慣見熟的獅子樣不見了,竟換成一張男人的面孔,還要是輪廓深刻的鬼佬樣!趕忙與這港版「獅身人面像」合照留念。駐足觀看,見山景色壯麗非常,剛才的艱辛絕對有價值,眾人不禁開懷大笑,「人生總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欷歔。」雖在山上而非山下,但歡笑聲倒與歌詞貼切非常。
沿如刀刃般的山脊窄路緩緩落山,直往沙田坳進發,想不到下山比上山更難,山路難行,每踏一步也得小心翼翼,邊行邊賞石,不斷聽到有人大叫:「嘩,呢塊咁似老鼠,就叫『老鼠石』啦!」「呢塊又平又滑,重唔係『石砧板』?」笑笑鬧鬧,走至獅尾中段斜坡,見「儍人塔」,這座原高15呎的小塔由幾位自稱儍人的長者馱沙負石建成,塔身分數層,其中第二層刻有「雙山抱海浮游鯉,一塔擎天起睡獅」,對聯簡單扼要地描繪了太平山、獅子山、維多利亞港、鯉魚門等香江特色,惜在1964年被颱風攔腰摧折,上截已滾下山坡,難於尋覓,現在只餘下截獨留山脊,現存的,僅是「儍人塔」殘骸。
看不到「儍人塔」全貌,別氣餒,前方不遠處另有奇石等着你,再走20分鐘,抬頭一望,竟有駿馬佇立山頭,望真,駿馬只有馬頭沒有馬身,外形奇特,有嘴有鼻,再加上一張長長的面,果真維肖維妙。時間有限,跟石馬講ByeBye後,即踏上遠足界所說的「天梯」,其實「天梯」是指全段由天然石塊形成的一段石路,由於石級大小不一又極陡斜,故寸步難行,眾人只好抓緊身邊植物,聚精會神向下爬,30分鐘後見舊礦場,最後穿越密林至盡頭,到達沙田坳村的法藏寺,正式完成今日之旅。
醫肚站
行程全長4小時,下山剛好是下午茶時間,沿沙田坳道折返黃大仙地鐵站,飢腸轆轆,不妨到附近茶餐廳歎番件新鮮出爐的蛋撻($3)與菠蘿包($2.5),整多杯地道冰凍絲襪奶茶($11),Yeah!
泉成茶餐廳(23206765)
地址:黃大仙龍翔道120號新光中心第二座4至4A舖
交通
去程:沙田大會堂乘85號巴士($4.2),至紅梅谷路世界花園下車,前行至獅子山郊野公園紅梅谷入口起步。
回程:沙田坳村法藏寺門口乘18號綠色小巴($2.2),折返黃大仙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