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地產代理集團到澳門開分店,透露「地產巿道」不錯,今年以來,「一線舖位造價已錄得五成升幅」。請留意「一線舖位」這個詞。澳門,非常小,這個非常小的地方,只有非常少的區域有「一線舖位」或者「一線樓盤」;如果新口岸等地區屬於「一線」,那麼,絕大部份二三四線地區,樓價和舖租,就算不是死水,也是一潭靜水。翻開《澳門日報》樓盤廣告欄,四五十萬,甚至二三十萬的樓盤多的是;幾年前,有這麼多便宜屋,今天,更多了,可見除了「一線」這個小鑊,因為有大陸人和香港人在炒,炒出一縷煙氣,其他地區,真是風不生,水不起。
舖價,遇上「利好因素」會暴升,但「利好因素」沒兌現,或者,風吹完了,價又回降。塔石球場,據說,到二零零五年要改為「廣場」,能聚十萬人,宏圖見報,當天,周圍樓盤和舖租就狂升;零五年快到了,球場,還是球場,還沒意思變成廣場,舖位交投,又回復淡靜,不像香港樓巿「大圍升」,也「大圍跌」。
地旺,舖,未見得就價高,像荷蘭園正街,車流最密,理論上,是最「旺」的地區;但自從馬路旁裝了鐵欄,遊人不能隨意過馬路,商店生意額就大跌,舖租提不起,開幾天就倒的店,仍舊多的是,鐵閘一降,不出數日,就蒙了一層黑泥。在這樣的「旺區」開店,店員看着遊人掩鼻急走,自己沒多久就吐黑痰,還有了一個黑肺;環境污染,規劃欠善,門前擺滿摩托車,正對垃圾站和狗公廁,都影響舖值;旺區,吉舖林立,是澳門一景。
「世衞」派個師奶到澳門一日遊,讓官吏陪着往空氣較清新的地方鑽,就賞了澳門一頂「健康城巿」高帽。我不移居澳門,還不知道這個組織的草率和荒謬。形勢大好,但好得好局部,是澳門特色;港人來置業,還是多了解,再行事。我不是唱反調,我為新聞補幾個漏洞而已。
《澳門的「好」》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