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僅次於長江三峽工程」的中國第二大工程──京滬(北京至上海)高速鐵路,在法、德、日多國企業競爭下,終由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Alsthom)突圍而出,奪得高達一千億元人民幣的合約。該項目並已決定棄用磁懸浮技術,選用法國TGV的高速輪軌技術。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日前透露,長一千三百多公里的京滬高鐵,若用輪軌技術,總投資約一千三百億元,時速達二百五十至三百公里,全程約需四至五小時。《北京晚報》昨日報道,經過激烈競爭,阿爾斯通公司最終成為大贏家,獲得總值達一千億元的合約,佔整個項目總投資額逾七成半。
在過去兩年,中國政府和社會輿論,一直爭論京滬高鐵應該選用德國的磁懸浮鐵路技術,還是日本、法國等的高速輪軌技術。有內地網民曾在網上發動簽名運動,指京滬高鐵牽涉國家重大戰略利益,故此呼籲中央一定不能把項目批給日資公司。
徐匡迪前日在外交學院演講時明確表態,京滬高鐵將不會採用磁懸浮技術,因為磁懸浮技術造價太高,而且京滬鐵路要跨越很多河流,採用磁懸浮存在技術風險。
另外,日本外相町村信孝表示,隨着中國經濟近年快速增長,日本將相應減少對華的政府開發援助,並認為可在不久的將來暫停。
《北京晚報》/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