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健
胡錦濤在智利會見了董建華,事後新華社發稿說胡認為「求發展、求穩定、求和諧」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意願,並叮囑特區政府要令香港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自去年七一大遊行後,中央政府已大規模介入香港的管治,但中央政府並沒有發表任何對香港政策的完整論述,我們惟有從領導人口中和官方傳媒的片言隻語分析中央對港的最新政策。
新華社就胡董所發的稿不長,但內容已有足夠啟發性。
首先,明顯地中央確認香港民怨,並認為主要針對之道是搞好經濟發展,讓市民得到實質利益。中央政府這一條是否就足以解決香港的問題,恐怕在本地有不同意見,但如無意外,未來幾年中央政府應會積極支援香港的經濟發展,對香港來說是正面消息。
不過,經濟發展了,是否就等於香港市民可以享有實質利益,這還要特區政府政策上的配合。
胡對董說要讓香港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是有的放矢,是在批評特區政府並不務實。這個批評更是衝着特首董建華,因為他本人正是最喜歡描繪偉大遠景,然後在具體工作上搞得一團糟。
講完發展和經濟上的實惠,中央政府對香港政策的第二個重點是穩定。
相信「穩定」是全方位針對香港的各種政治力量。特區政府固然有責任促進香港穩定,所以可能衝擊香港穩定的政策在可見將來應該不會出台。
較早時立法會選舉結束不久,自由黨建議在董建華任期內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董建華馬上回應不會在短期內重提有關立法,其速度之快,顯示中央早有指示。從中央角度看,當然希望有一天《基本法》二十三條會立法,但現時這樣做會衝擊香港穩定,與大政策不符。
維持穩定的另一方面是制約反對派的活動。人大釋法封殺普選、名嘴封咪、在立法會選舉阻截民主派的進攻等等,都是沿這個思路落實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穩定跟和諧是分開來說,而穩定是在和諧之前,這裏面應有文章。
在一般人心目中,穩定與和諧應該是相似性質的東西,為甚麼要分開來說呢?我相信,此中真意是中央認為能有和諧的穩定最好,但倘若沒有和諧,亦要力求穩定。就如今年較早時中央政府連番出手封殺普選和打壓民主派,都不利於和諧,但這些都是被認為有利於香港穩定的措施。
而穩定排列在和諧之前,是重要訊息。和諧肯定有利於穩定,但中央政府不會為和諧而和諧。和諧是為了營造穩定的氣氛,中央政府對民主派採取了逐步對話的做法,與七一大遊行前有了根本變化,但在實質問題上,中央政府並沒有退讓半步。事實上,人大在今年四月釋法,其保守的態度相信也出乎香港本地保守力量的意料之外。
求發展、求穩定、求和諧。無論我們同意與否,中央的信息是清晰的。香港的民間團體、民主派又有甚麼回應呢?
……………………………………………………
作者為公共事務顧問,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