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當扭傷延誤醫治 或在五年內變傷殘<br>情緒波動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誤當扭傷延誤醫治 或在五年內變傷殘
情緒波動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報訊】情緒有如天氣,一有劇變就會令人風濕病發。全港約有三萬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年紀最輕的患者是才兩個月大的嬰兒。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表示,除了多吸煙、多吃肉之外,情緒忽然低落都會誘發病情。他指出,不少成年人在病發初期,都誤以為自己只是扭傷而延誤就醫,這不但令他們有機會在病發內五年變成傷殘,更會因病而平均減壽十至十五年。 記者:雷子樂

本港約有百分之零點五的人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以女性居多,每三名女患者才有一名男病人。九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能自然康復,而且體內都有同一組遺傳因子,病發高峯期是三十五至五十歲。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嘉何表示,醫學界至今仍未能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何會病發,但根據歐洲的研究顯示,若家人有這個病,自己又經常吸煙,病發的機會較一般人高。
他更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大部份患者病發前的情緒都有極大波動,例如剛喪父、家變、經濟出現困難、工作過勞等。他認為,保持心境開朗可減低病發機會。另外,三十來歲的人士正值壯年,有點關節痛會多誤以為自己只是扭傷,不肯進行徹底檢查。不過,四成患者會在首次病發的一年內出現關節破損。
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不是老人病,最年輕的患者僅兩個月大,最年長的到了九十九歲才病發。陳嘉何指,嬰兒若終日大哭,手、腳關節有紅腫,家長就應及早找醫生診治。而發燒、關節發炎、左右兩邊關節同時感痛楚、起床時感到骨骼僵硬等,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徵。醫生透過血液化驗及抗體測試可證實有關病症。

改變飲食習慣
他警告,不及早就醫可導致身體殘障,令病人要在輪椅度日;但及早服藥則可控制病情,最理想是在確診後五個月內找專科醫生醫治。
他引述外國有研究證實,多吃「地中海」式飲食,即以橄欖油、鮮魚、蔬果為主的菜式,少吃肉類,都令已病發的病人感到病情有好轉。在藥物方面,醫生過去用藥主要針對紓緩病人的痛楚,但無助減慢關節的損耗。不過,有效防止關節進一步受損的新藥已在九十年代面世,令及早求診的病人,病情不會惡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會令手部關節受損或雙手變形。
陳嘉何醫生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