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陷阱:國際長途電話卡多扣分鐘

消費陷阱:國際長途電話卡多扣分鐘

我叫黃先生,發夢也想像不到四十多歲人才被人欺騙。我有不少親戚在廣州居住,我一向購買國際長途電話卡,致電廣州的親友,一直相安無事,豈料一次貪便宜,在一間沖曬店購買了一張標榜「$0.29一分鐘」、面值一百元的長途電話卡,而遭人欺騙。
我開始使用時還不覺有問題,多次購買該款長途電話卡,但其後我感到「愈用愈唔妥」,按計算,面值一百元的電話卡應有超過三百分鐘的通話時間,「我用用吓,總係覺得好似好快用完咁。」之後,我刻意記下每次的通話時間,終於發現被多扣時間。
明明還剩下六十二分鐘,但通話不到四十八分鐘就用完,每次多扣十幾分鐘。所謂小數怕長計,致電十次已經損失二、三十元,相當過份。我於是根據電話卡上的熱線電話號碼致電投訴,當然是沒有人接電,我便知道被人「呃」。

專家之言
電訊管理局表示,電訊服務營辦商提供對外電訊服務,必須申請電訊服務牌照。若消費者發現電話卡發行商向客戶提供誤導性的收費資料,令客戶繳付遠高於發卡商宣傳資料,可向該局投訴。消費者委員會亦接獲不少巿民投訴,指電話卡「打唔到」,收費有問題等。消費者購買該等卡應閱讀條款確定收費水平及計費方式,查看會否徵收附加費,以及注意收費「分鐘」的定義。若不清楚收費,應聯絡經銷商要求解釋。
根據真實個案改寫,文字由本報記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