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渝報道】本港今年爆發五宗可致命的日本腦炎個案,但病源之一的三帶喙庫蚊在港的活躍情況,卻無從考究。食物環境衞生署上月起展開全港庫蚊調查,期望一年後可製成庫蚊在港活動圖。計劃展開至今,當局曾在青衣區找到庫蚊幼蟲。
食環署風險評估小組主管李明偉表示,該計劃分兩部份,在新界區會在豬場兩公里範圍內放置誘捕器,若捕捉到三帶喙庫蚊,適當時會交衞生署化驗是否帶有日本腦炎病毒。該署會往三個經常有庫蚊出沒地區,包括新界鹿頸、米埔老圍和大嶼山白芒作定點監察,每月到該處放置誘捕器,累積一年資料,可分析庫蚊滋長情況。
由於市區較少適合庫蚊生活的地方,故當局會在市區進行幼蟲調查,到百多個非法耕地地點取積水,檢察是否有庫蚊幼蟲。
李明偉表示,用作捕蚊的燈光誘捕器,是參考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捕蚊器而製,利用一個湯碗連接電池、小燈泡和小風扇,再連接盛載乾冰的飯壺和一樽釋出動物氣味的小樽。蚊子會被燈光、乾冰釋出的二氧化碳及動物氣味吸引,飛近捕蚊器時,小風扇的吸力可把蚊子吸進誘捕器內。
另外,就菲律賓出現腦膜炎雙球菌血症,世衞西太平洋區發言人科丁尼昨表示,經了解發現,近日沒有再出現新個案,顯示疫潮已暫時遏止,故世衞不會發出旅遊警告。
本港衞生署助理署長程卓瑞表示,該署會往菲傭聚集的地方,向他們派發預防資訊,而署方設立的熱線約收到數十名菲傭僱主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