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寡佬在「寂寞的心」登下姓名和聯絡,徵求女友。
電郵來了,是一名俄國女子,在博物館做事,內容斯文得體,自稱英文不佳,很樂意找個來自英美的人為筆友。
互通的郵件愈來愈多,漸漸道出傾慕之情,女方決定要去美國旅行,順道見見這位新交的朋友。
臨行之日,有了問題,出發不了。男的失望,問能有甚麼事可以幫到的嗎?女的回答可不可以先寄一張機票的錢來?答應見面時奉還。男的當然樂意相助,錢寄出後石沉大海,再也沒有聽到那女的消息。
自認儍瓜不出聲的人是大多數,小部份人憤怒報了警,才發覺他們不是第一個,已有上百人得到同樣的電郵,名字換了一個而已,有的要求簽證費,有的討錢走後門才能出國。
美國方面要求俄國代為調查,但他們那邊更猖狂的犯罪大把,警察哪有時間處理這些小眉小眼的案子呢?
一個人騙個兩三百美金,百人就是兩三萬,那些沒有報案的人不止十倍,是個天文數字,這只是美國一個州,還有其他各省呢?全世界各國呢?
要查的話,最後找到發電郵的,可能是個十三四歲的電腦神童吧?
其實這種騙術像街上猜三隻公撲克牌一樣,都有長遠的歷史,當今用電郵快得多。
交筆友博同情的騙局,在香港的六十年代早有個人在廟街買了一張日本女人的裸照,以唐瑛為名,先後向幾百個美國佬發信。寄上的照片,先是見個頭,後來寄上胸,以及下體。最後,他還將老妻的恥毛也寄了出去。
這件案終於給反黑組破掉,調查唐瑛名字的來源,原來是騙子的母親,已經八十歲了。
詳細經過,可看拙作《七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