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想看港產電影,要把握時機。香港電影工業正面對空前慘況,電影業界發現,聖誕和農曆新年過後,各大院線竟然出現前所未見的港產片真空期。片子不賣埠、盜版猖獗、沒有人肯借錢開拍,曾經叱咤東半球的港產片風光不再,有業內人士形容:「同粵劇一樣,港產片已經完成咗歷史任務。」 記者:蔡元貴、陳月媚
「香港八年抗戰嗰時都未試過咁,𠵱個現象真係好歷史性。」影協執行總幹事叢運滋說,臨近聖誕只得《功夫》及《天下無賊》兩套港產片(《天》片將於下月初上畫,未知能否持續放映至聖誕)。聖誕可能只得一片上畫,農曆新年還未有大製作排期,之後更加連一套計劃上畫的港產片也沒有,「咁樣落去,香港就嚟冇電影業,星光大道將會成為歷史文物徑。」
叢運滋預期,《功夫》一定熱賣,「但係一個電影工業,冇可能靠一套《功夫》。」他把港產片的沒落歸咎於風靡全球的互聯網免費電影下載(BT)熱潮,「我哋覺得呢個問題好嚴重,唔單止打擊電影業,連老翻都打擊埋,一隻翻版碟都要十幾蚊,BT一毫子都唔使。」
迄今準備在農曆年上畫的港產片只有《喜馬拉亞星》和《韓城攻略》。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說:「今年比較特別,居然到𠵱家重未聽到有大製作嘅賀歲片會上畫,以往每年都有幾套賀歲片爭住排期。」他促請政府及時立法杜絕侵犯版權下載電影的行為。
香港過往平均每年出產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套電影,今年則僅得五十多套。叢運滋說,今年港產片的戲院票房收益估計少於三億元,僅及正常的一半。港產片的衰落也殃及發行生意,○○年的《少林足球》光碟第一版銷量已達十多萬張,近年的《無間道》光碟則只賣得五至六萬張。
電影投資者對港產片相當悲觀,寰宇電影公司主席林小明形容自己對投資拍戲已經心灰意冷,「邊有一個行業好似我哋咁,又要宣傳、又要排期,做咁多嘢又冇錢賺咁戇居?如果再唔救市,港產片好短時間內就會死晒。」他表示,寰宇目前尚有四套電影未推出,兩套已經開拍,兩套籌劃當中,此外就再無新片,如果市道持續惡劣,他就會返內地發展。
中國星負責人陳嵐和寰亞電影公司負責人莊澄均表示,所有大公司開戲都會採取審慎態度。星皓電影公司老闆王海峰說,除了盜版問題,電影製作也存在問題,「《無間道》之後出現咗濫拍嘅情況,觀眾失望,就會影響佢哋入場嘅意欲,希望同業齊心,拍番啲高質素嘅戲救市。」
吳思遠也指出,港產片的衰弱並非全因網上下載問題,「嗰啲明星叫價愈來愈高,已經去到不合理水平,有時成套戲嘅製作費差不多畀晒啲演員,加上港產電影明星唔夠,來來去去都得嗰十個八個,觀眾睇到厭晒。」
特首董建華去年六月曾接見吳思遠等演藝界人士,聲言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可為電影業帶來突破。吳思遠昨稱,CEPA對港產片的幫助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同大陸合作拍嘅片,基於種種原因,票房都不盡人意。」
正在北京拍戲的導演張堅庭為香港電影作出這樣的總結:「港產片沒落同網上下載無關,入戲院睇戲同喺電腦睇係兩回事。內地同韓國市場開放咗,廣東話嘅港產電影已經冇晒優勢。好簡單,一間融資機構會借錢畀人拍一套普通話電影抑或廣東話電影?其實冇乜值得可惜,港產片已經完成歷史任務,好快會同粵劇同一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