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83體育館使用率低

康文署83體育館使用率低

【本報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八十三個體育館及十七個壁球中心使用率不理想,全港共有十三個體育館的主場使用率於繁忙及非繁忙時間均低於康文署自訂目標,而壁球場是低使用率康體場地重災區,共有五個壁球場使用率低於一成,審計署批評康文署場地經理雖然有制訂周年業務計劃,卻缺乏財務及表現指標,對提高使用率沒有幫助。

壁球場使用率最低
審計署統計康文署轄下體育館及康體設施使用率後發現,各區場地使用率參差,建議日後興建新場地時須顧及各區場地分布、運動人口及私人康體設施等數據,而在八十三個康文署體育館中,十三個體育館主場平均使用率,在繁忙及非繁忙時間均低於康文署訂立的七成半及五成的最低使用率目標,其中觀塘振華道室內運動場是區內使用率最低的體育館,審計署指將其改作其他用途亦不會影響使用者。
主場使用率不理想,體育館內其他設施平均使用率均低於七成,其中以壁球場使用最低,繁忙時間及非繁忙時間使用率分別為兩成三及一成一。

聘駐場教練不合成本
而在獨立的壁球中心方面,十七個壁球中心中五個使用率低於一成,最低的九龍仔公園壁球場使用率僅得百分之二點五。
近年流行健身,不過審計署發現康文署轄下健身室少人使用,平日晚上每小時平均只有五點一人使用,公眾假期及周末人數更少至三人及兩人,而十九個有駐場教練的健身室使用率亦沒有明顯增加,審計署指康文署每年動用一百二十萬元聘請駐場教練不合乎成本效益。
康文署每年斥資二千五百八十萬元在各區舉辦約一萬項各式活動的訓練班,但僅僅收回學費一千四百萬元。
審計署稱若收回導師費成本及增加繁忙時間的訓練班學費,估計可帶來約二百萬元收入彌補支出。
此外,審計署又發現康文署舉辦活動的成本差距極大,建議加強監管並研究調整場館收費或更改用途等方案,以提高康體設施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