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徘徊二十度左右,不少人愛跟大夥朋友鑽進火鍋店吃火鍋,肥牛、肉丸、鱔片……加上麻辣、藥材湯底,吃至停不了口,吃至肚滿腸肥。結果,口福之慾的代價是脂肪層增厚,磅數不斷上升,參加幾多次纖體療程都無用。其實想吃得低脂,只要吃得聰明就可以。
記者:馬靜兒
攝影:陳盛臣
Model:VA(FromStarAsia)
鳴謝:中大營養研究中心、史曼媚博士(22528831)、骨煲皇(23804221)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會想起吃火鍋,各食肆為求吸引食客,現時更推出很多惹味湯底,例如麻辣湯、藥材湯,材料更是層出不窮。一班朋友邊吃邊喝不斷柯打,後果是愈食愈多,不少平日食得均衡的人更會一時大意,跌入熱呼呼的火鍋陷阱。
中大營養研究中心史曼媚博士說,打邊爐最容易致肥,由湯底、配料、醬料到飲品,每一部份都是危機重重,大家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取大量脂肪、鹽,甚至糖份。如果要吃得健康,除了緊守每星期最好不要吃多過一次火鍋外,吃的時候更要謹慎選擇材料和配料,再加上食得有序,才可以吃得低脂,不用抱着士啤呔過冬。
食多一點菜就是健康。錯!很多人吃菜是吃完肉才灼菜,湯鍋內已含大量肉的油脂,菜吸去大量油份,結果吃下大量脂肪。
食得健康:開始灼肉前,先將蔬菜灼熟,放在一旁,可以邊吃肉邊吃菜,便不會攝取過量油份。
很多人一邊灼一邊吃,不自覺地愈吃愈多,甚至連自己吃了過量都懵然不知,結果當然是愈食愈肥。
食得健康:預先將想吃的生料放在碟上,就可預計可以吃的份量,食完就算,不會過量。
吃火鍋一般都會蘸豉油同吃,但豉油含高鹽,高血壓患者及水腫患者食後會加劇病情。
食得健康:用1:1的青檸汁或檸檬汁加豉油,可減低鹽份之餘,豉油有味道又不會太淡。
很多人愛吃鴛鴦湯底,一邊清湯,另一邊濃湯。水滾時兩邊的湯水會流至隔鄰,最後清湯與濃湯混在一起。
食得健康:清湯的水位最好較濃湯水位高,防止一旦水滾時,濃湯流向清湯那一邊,避免攝取高脂肪和鹽份。
1﹒蝦、蜆等海鮮的脂肪含量較低,別以為吃多一點無問題,但其實海鮮的膽固醇含量高,患高膽固醇的人士應避免海鮮湯底和少吃海鮮。
2﹒高血壓患者服食的藥物跟藥材會起化學作用,對病情有影響,故須吃血壓藥的人士應避免藥材湯底。
3﹒很多人愛喝火鍋的湯,其實灼過肉類的湯含高脂肪,高膽固醇患者千萬不可多喝。
湯底:小心不要選擇油份和鹽份特別高的湯底,例如麻辣湯底。
健康提議:清湯底、番茄薯仔湯底、香荽皮蛋湯底,脂肪含量較少。
配料:配料中膽固醇和脂肪含量特高的,包括內臟、骨髓、雪花肥牛、醬爆丸和豬下青。此外經油炸處理,含油量高的配料如麵筋、炸魚皮和公仔麵等,最好可免則免。
健康提議:鴕鳥肉、鮮牛肉、羊肉(羊腩例外)、鮮雞肉(去皮)、手打丸、鮮魚片、豆腐、菜、米粉、烏冬、芋絲、鯪魚肉
醬料:在火鍋醬料中,炸蒜經油炸處理,含油量高。至於生雞蛋,由於含菌量高,老人、小孩和孕婦都要避免。
健康提議:青檸溝豉油(1:1)、辣椒、蒜茸
飲品:食火鍋慣常配搭酸梅湯,其實它同柚子蜜和汽水一樣,三者都含有大量糖份,容易致肥。即使飲啤酒,同樣是高熱量和易肥的高危飲品。
健康提議:清茶、鮮榨果汁、健怡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