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沒甚麼大不了,也沒甚麼難度。
有時見名人藝人捐出一點衣飾藏品來拍賣,或探訪孤兒院老人院派利是派月餅,雖是宣傳活動,無太大付出,亦算行善︱︱好過甚麼也不做。
行善有自發,有被動,受慫恿,順應民心。「行善不甘後人」往往帶點背景,不要緊。嘴皮子上的、希望為人知為人見的、發財立品的、贖罪積德的、炫耀的、補貼的、充當「身份證」的……都可以。你「有」,把多出來幫助「沒有」的,也是一種平衡。假若你本身「沒有」,就喪失行善的資格嗎?不,也有較抽象的善心、善意、善言︱︱麵包不足的愛情,難道不算愛情?
有些人對行善經過算計策劃,有期望有前景,深明幫助過的人,他日十倍百倍回報,名譽亦攀升,像一個目光遠大的投資者,挑選優質期貨,善有善報,相當務實。
真誠施恩相助,就不經考慮,也沒工夫撥撥算盤珠子了。真善「藏、暗、忘」,欲行真善,應幫助那些根本無能力回報的人、陌生人、不知道你存在的人、接受後永遠不會回頭的人、所有弱者。你以「有出無入,無名無份」來換取助人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