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新股或新投資產品上市,總會帶動周邊的相關股份及相類似的投資工具造好,房委會的REIT(領匯)也不例外。領匯既標榜穩定的派高息政策,而且招股價或高於其資產淨值,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會刺激未來收租股的走勢。究竟其背後理據是甚麼?事實又會否一如市場所預期呢?
隨着香港經濟復甦,商業租務市場也隨之而興旺,刺激收租類股份大幅反彈。好像九倉(004)及鷹君(041)這些一線收租股,股價相較沙士時的低位分別上升了1倍及3倍,而一些二線同類股份如金朝陽(878)亦較早前公布業績時上升達6成。
不過,姑勿論收租股的股價如何反彈,除了希慎(014)股價表現較接近每股資產淨值外,其餘的收租股股價跟每股資產淨值仍存在大幅折讓。究其原因,儘管收租企業的資產值隨着物業價格上升而水漲船高,但礙於將資產出租的回報,平均只有4厘左右,租金回報(收租股的主要盈利來源)未能跟隨資產價格上升,所以股價相對資產值出現折讓的情況仍會持續。
領匯主要的資產都是收租項目,而它或以高於資產淨值的價格發行,不難令投資者憧憬營運模式相類似的收租股,折讓可望收窄,股價自然再有上升空間。另外,房委會透過領匯以「高價」出售資產,市場亦憧憬日後收租股可效法此方法套現,同樣有利股價。
然而,我對此觀點仍有所保留。首先,領匯或以高於資產淨值定價,有其因由。一直以來,由政府營運的租務項目,租金都較市場為低,而且在公營的情況下,未必有理想經濟效益。但領匯上市後,經營模式有望由過往的公營轉型至私營模式,成本及經濟效益可望大幅改善。而且,它旗下的項目租金預計亦會有調升空間,故整體而言,領匯未來的盈利前景幾乎可以肯定好過以前。故此,或以高於資產淨值定價,其實是反映未來營運上有改善空間的「溢價」,並非與收租股出現折讓的傳統背道而馳。
再者,市場或憧憬收租股會發行REITs套現,其實出現這個做法的機會是存在的,但實際要落實時,卻存有技術上的問題,原因是REITs最大的特色,是要把稅後盈利以股息形式定期分派予股東,而證監會亦規定派息比率為9成,但傳統的收租股卻沒有此規限,而且可按當時的客觀環境調配盈利,撥作其他發展用途,資金運用的彈性相對靈活。
所以,即使今次房委會透過REIT形式高價出售資產,相信傳統收租企業亦未必會效法,故因憧憬收租股日後發行REITs而刺激股價上升的論據,實有商榷餘地。
總之,領匯與收租股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投資產品,不能將之相提並論。若大家希望有穩定利息收人,領匯會是不錯的選擇;若希望在收息之餘再博資產價格升值潛力,則較宜留意優質的收租股。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