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著名大學學者和管理顧問在比較(或曰爭拗)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究竟誰個較強和有較佳前景。其實兩國有不少相同點,大家都是擁有超過10億人口的國家,貧富懸殊情況嚴重,效率不高,文盲眾多等,然則各又有各不同的發展方向和優點。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能夠有今日的成就,政府在推動硬件如公路、港口碼頭、發電廠、機場等基建項目可謂不遺餘力,沒有上述完善基建的地區或國家,經濟想起飛真乃有點妄想,中國能成為世界工廠(或加工廠),這些條件又豈能欠缺?
反觀印度在基建方面有所不足,連一個較有瞄頭的機場也欠奉,碼頭港口設施未臻完善,故只能從軟件上下功夫。印度政府積極鼓勵和扶植私人企業發展,故不少海外留學之士踴躍回國尋找商機,企業人數比中國多,印度人英語水平高,全國有3億人懂英文,所以在電腦軟件和生物科技發展上佔有優勢,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愈多人懂英語應對經濟發展愈有利。瞧瞧日本,雖然是經濟強國,可是自經濟泡沫爆破後至今十多年還在掙扎,筆者認為其中一點是因為日本在全球化、一體化的大形勢下,國民英語水平不高,從而失卻了部份競爭優勢。
若以直接投資資金(FDI)流入比較,中國今年已錄得540億(美元,下同),印度只有50億,僅是中國的十分之一,足見外資對兩國投資信心之分野,這也難怪,印度除效率低外,地緣風險也是阻礙之一,何況印度曾是英國殖民地,加上本身階級觀念極重,本土文字和語言又不統一,所以雖具潛力,與中國比較仍遠遠不及。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