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的改革契機

民主黨的改革契機

黃世澤

現任民主黨主席楊森,接受李鵬飛訪問時,表示放棄競逐連任黨魁一職,以示對今年九月立法會換屆選舉結果不如理想負責。楊森的離任可為民主黨建立黨魁必須為敗選負責的傳統,這對民主黨長遠發展成泛民主派的選舉機器,以及撫平黨爭傷痕大有幫助。台灣民進黨也是有賴黨主席必須為敗選負責的傳統,才能維持遠比國民黨為佳的新陳代謝率,在建黨短短十多年便成為執政黨。
不過,光是建立黨主席問責傳統,未足以讓民主黨有足夠能力,面對親政府陣營的挑戰。作為一個組織,特別是財政資源有限的組織,必須早日拋棄一些無力兼顧的部份,找到有潛質的方向集中發展。像諾基亞,原本是一間造紙、橡膠、電纜和電子無所不包的公司,但諾基亞發現其實力在流動通訊業務時,就將流動通訊以外的業務全數出售。雖然民主黨要做一個跨階層的全民黨,但專注於民主黨擅長做的事,同樣地重要。而做全民黨,與專注於民主黨的強項,兩者並非矛盾。

民主黨員選新任黨魁時,不一定要在現任立法會議員中挑選。香港並非實行英式西敏寺議會內閣制,黨魁日後不會成為行政首長;議員的工作已夠繁重,由議員兼任黨魁,與無選黨魁沒有太大分別。
陳水扁兼任民進黨主席就成為了反面教材,由沒有官職的林義雄領導民進黨沒有問題,但陳水扁以總統身份領導民進黨反令黨變得裏外不是人,結果還是要釋出黨主席一職。
民主黨現時需要「行政總裁」型的人領導,整合民主黨四散各區的力量,成為有效的政治力量。這位新黨魁也要清理黨內部的行政問題,包括議員助理敷衍民眾、籌集經費、地方黨部資訊如何上達中央等管理問題,全部都需要一個全職黨主席去面對。這位黨主席,更要負起打普選公投,以及民主黨架構「脫布爾什維克化」這兩場硬仗的重任。楊森辭去黨魁一職,是民主黨的一個重大改革契機。不過民主黨能否藉這次機會成功轉型,還要看民主黨全體黨員,怎樣看民主黨的未來路向。
……………………………………………………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