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在近10年間發展迅速,而A股總市值及成交量更一度超越香港,於是有人會認為,中國A股市場遲早會取代香港,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集資中心。
但直至現時為止,這個情況似乎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因為國內最優質、最大型的企業,都是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
出現這情況,是因為中國特別眷顧香港嗎?以最近網通(906)上市的熱烈反應來看,在香港集資,仍有一定的好處,而短期之內,亦很難改變這種現象。
國內有聲音認為,中國把最優質的國企在港上市,是支持香港,有點偏心。例如佔中國A股指數比重最大的國企中聯通(762),在香港也只是眾多中國電訊股之一,而其餘還有中國電信(728)、中國移動(941)及網通。在石油股方面,香港有中石油(857)、中海油(883)及中石化(386)等,但A股市場就只有中石化,所以國內股民缺乏優質股票投資云云。
問題是,國企為何揀香港而不選擇在A股上市?是政策問題,還是市場問題?
據聞明年中國第5大國有銀行的交通銀行會在中國A股及香港同步上市,這樣代表中國A股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用怕被市場投訴中央只顧香港利益而不顧國內股民利益。但事實上,企業在香港集資,目的是吸引外國機構性投資者。
國內仍然有外滙管制,而國外投資者又不能隨便買賣A股,如果集資規模龐大,單靠國內投資者認購,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風險較大。特別是在股價波動方面,國內9成投資者是散戶,缺乏大型基金投資,而散戶的買賣容易受市場情緒所影響,這樣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未必是好事。
在香港上市,外國機構性投資者多,加上香港沒有外滙管制,對於外資吸引力較大。而且因為多機構性投資者參與,他們較少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而胡亂買賣,這樣,上市公司股價會較為穩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