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秋冬季節,最適宜是登高郊遊。上周日早上,我跟太太再次登上獅子山的最高點,雖然當天能見度不大理想(最近空氣質素都不太好,這也是現時港人關注如何改善本港空氣質素重要議題),但總算滿足了那從高處鳥瞰沙田和九龍的心願。
登山難,落山亦不容易。上山對下肢的負荷集中在臗關節和大腿,在跨越陡斜的石級路段時往往要借助雙手按推地面或抓緊兩旁的樹枝才能把身體攀爬前進。相對來說,落山時膝部承受的負荷遠大於上山的時候。因此,一些膝關節有問題的人士往往在落梯級或斜坡時顯得更吃力,甚至不勝負荷。
每次經過那由沙田坳道的寺院通往飛鵝山或彩雲邨的其中一段馬路,總看見幾位上了年紀的人士,用手推車運送幾個大大小小的膠空罐,他們專誠由山腳來到山腰,目的是盛載由石隙流出的山水,然後再運返家裏飲用。他們樂此不倦,原因是他們相信這些山水含極高的礦物質(他們稱之為神仙水),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當然,礦物質對身體十分重要,對於是否飲用這些山水能夠促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就不予置評。然而,取水者如果每天或隔天從山腳走到山腰,再加上途中負重的搬運,這已經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至於他們所改善了健康和體力,是來自飲用神仙水還是取水過程中的運動,就留給大家去判斷。但我總會支持他們相信山水有益的想法,否則他們可根本不會上山走這段路,那麼,從走這段路所得到的健康也因而斷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