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是第51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最後決戰日,當一眾車迷全神貫注於緊張而刺激的東望洋房車賽以及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的同時,一眾幕後專業的工作人員,早已整裝待發隨時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賽車意外,務求在生死關頭救出車手。這支自1975年在澳門成立的賽事救援隊伍,在比賽期間究竟如何運作,我哋特意找來負責統領這支救援隊伍達30年的KlausJ.Doerr,細數一番。
記者、攝影:陳偉林
今屆澳門格蘭披治賽事中的整支救援隊伍,由6部愛快(AlfaRomeo)156及147型號擔起主要骨幹部份,還有其他12輛不同車種負起支援工作。當中,被編入RescueCar1至6的愛快救援車隊內,還包括有6名駐場醫生、6名急救醫護人員以及富經驗的賽車手負責駕駛。當遇有賽車意外時,賽事控制中心會發出指令,派駐東望洋賽道上不同位置的RescueCar,最近事發地的一輛,事必要在15分鐘內到達搶救車手。
為要爭分奪秒,事必要在30秒內開動驅車前赴事發現場,身為Rescue1指揮的KlausJ.Doerr,陪伴在他身旁同時被派駐於起步點的座駕,屬意大利愛快旗下一輛至頂級的Alfa156SportwagonGTA型號。這輛一身鮮紅搶眼的五門跑房車,採用一台至Top的3.2公升V6引擎(馬力250匹)以及跑車化CloseRatio的6前速手動排擋,既擁有一個寬敞又實用的尾廂之餘,其0-100公里加速不過6.3秒,極速更媲美同場賽車,有高達250km/h數值,確實是至佳拍檔組合。
講到RescueCar的拯救裝備,KlausJ.Doerr指出6部車尾廂內,滿載有4樽分別屬泡沫狀同粉狀的滅火劑,還有復甦器、急救箱、ScoopExtractor、液壓剪刀同心臟起搏器等組合。當然,少不了還有先進個人通訊裝備、車頂閃爍的警示燈號以及作拖車用的繩帶扣,此等先進裝備除了可以協助受傷的賽車手盡快轉送救護車,亦能輔助其他工作人員以最短時間清場,讓賽事得以延續。
其實無論救援車、賽車抑或日常代步用車,四條好胎都是必備條件。今次我同時走訪了輪胎維修及保養站以作進一步了解。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受規限於國際FIA賽車聯盟條例,東望洋房車賽輪胎尺碼,被限制於15吋或17吋型號,因而有不少車迷看到的國際頂尖兒的賽車,予人有「大車細胎」的觀感。
至於實際尺碼方面,據Yokohama駐場日本代表的HirotsuguMatsuoka表示,一般國際賽用17吋輪胎為230/610R17,前者數值為胎面闊度,中間屬輪胎直徑,跟一般車用胎可謂截然兩樣。其次,為要提升賽車抓着力,車胎廠更替賽車推出有乾地用高黏性的Slick車胎。不過,因Slick車胎溶點低損耗性高,加上並無排水能力,故並不合適日常汽車使用。
相對下,原來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賽車用胎規格更嚴,前輪尺碼為200/50VR13,而後輪則屬240/45VR13,同為13吋型號予人看似一般,及後經Yokohama代表HirotsuguMatsuoka先生解釋,原來F3用的車胎,不論乾地用高黏性的Slick車胎,又或者濕地專用車胎型號,輪胎重量較同尺碼的一般車用胎,竟輕出近倍,只有6.0至7.0kg左右,對賽車加速有莫大幫助!
相關新聞刊於A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