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鐵「時間票值」存謬誤

     九鐵「時間票值」存謬誤

鮑柏燊

馬鐵即將通車,九鐵繼尖沙嘴支線後再用「時間票值」作為釐定票價的參考。以價錢換取時間,這個看來客觀的標準,如是者,不論九鐵利潤多麼豐厚,依然大有理由收取高收費,因為鐵路比巴士快是不爭的事實。
但整個「時間票值」的概念包含了一個假設:假設市場是自由開放和有彈性。在這個假設下,民眾要省錢,可選擇繼續乘巴士,要省時,可多花一點錢選鐵路,主動權在民眾手上。不過,九鐵發言人沒有提到的,是馬鐵通車後,民眾的選擇比現在少。因為,根據政府大眾運輸的方針,未來香港的大眾運輸將以鐵路為主,其他交通工具為輔助性,意味大量巴士路線會被政府下令取消,政府將會為九鐵製造一個接近壟斷的經營環境。鐵路將不是九鐵高層口中的有彈性貨品,而是沒有彈性的必需品。
再者,九鐵在計算「票值」時,錯誤地除去其他乘車方式的可能,只以一條巴士線比較,忽略了大部份民眾會轉乘不同交通工具往返目的地,以省下部份車資的習慣。九鐵的「時間票值」計算法並非如他們所說那樣客觀公平,而是避重就輕。如果議員和政府不正視,恐怕民眾生活負擔將愈來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