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樂仔回家了,可是他半句話也沒有說過,連「媽媽」、「公公」也叫不出來。才五歲的樂仔上月被蚊子叮咬,感染可致命的日本腦炎後一度昏迷,「康復」以後就不懂說話、不能走路。兒子承受這樣的折磨,媽媽不忍心,也有點不忿,半帶發洩的罵了攤倒在床上的稚子一頓,然後,樂仔哭了;媽媽這時才有點寬心,覺得樂仔起碼聽得懂母親的說話,只要社會可以伸出援手,樂仔還有機會真正的康復過來。 記者:陳偉良、蔡元貴
五歲的莫加樂住在流浮山,今年十月初感染日本腦炎,十九日送入屯門醫院,一度昏迷,十月底病情才好轉過來。五日前屯門醫院認為樂仔已經「康復」,決定讓他出院。樂仔的後遺症很嚴重,腦細胞被病毒破壞,中樞神經受損,行動和反應都很遲緩,他的四肢經常屈曲,好像患了小兒麻痹症般不能活動自如,出院至今,始終沒有說過半句話。
「我𠵱家最大心願係樂仔可以講番嘢,叫句『公公』、『媽媽』都好。」依靠綜援養家的單親媽媽莫母感到無助,卻很堅強,深信樂仔會有重過正常童年的一天。本來天真爛漫的樂仔,病發後喪失了說話能力,別人叫他也好像聽不懂,沒有反應。他有時會眼仔碌碌,卻好像沒有焦點;臉蛋兒沒有甚麼表情。
媽媽和外公二十四小時輪流照顧着樂仔,日間扶着他兩囗步出屋外,做些伸展活動。醫院提供了一部輪椅給樂仔,莫母把輪椅擱在一旁,不願愛兒坐輪椅。樂仔的脊椎有些彎曲,不能自行走路,連坐着也不行。媽媽試過抱他坐在沙發上,不夠五秒就整個人跣下來。
四年前離婚的莫母獨力撫養樂仔和六歲的長子加淇,面對加樂這樣可憐兮兮的光景,她沒哭過,她說樂仔已經比出院時健康一點了,臉色開始紅潤,精神也沒有初時般憔悴。前晚她一時激動,罵了兒子一頓,然後,她看見樂仔哭了,這時才有點寬心。莫母相信,這證明樂仔明白她的說話,遲早都會康復過來。
樂仔的外公也很冷靜,流浮山沙江村海邊這間小石屋沒有愁雲慘霧,但空氣相當焗。自從樂仔染病後,莫母就做足防蚊措施,屋子裏外點了最少四圈蚊香,煙霧瀰漫,一家依靠綜援維生,哪有餘錢買電蚊香。
沙江村紅樹林是蚊子溫床,樂仔染病後翌日,莫母就向房屋署申請公屋。沙江村的村民都沒有來探望樂仔,記者向村民問路,他們也不願帶路。冷漠的村子裏,唯一的喧鬧就是來自樂仔的哥哥加淇。弟弟不能陪他玩捉迷藏和打機,他就在屋裏「呱呱嘈」。
屯門醫院安排樂仔本月底覆診,接受語言治療師觀察,但物理治療卻要排期至三至六個月後。莫母還要躊躇,兒子覆診時的士費要二百元,未來的日子怎樣過?
社會人士對樂仔的遭遇倒不表現冷漠,有語言治療師已表示願意提供協助。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感染腦炎後要看對腦部及神經線的傷害是否永久性,如屬永久性傷害則較難康復,「等於死一個細胞就冇一個。」
蔡堅強調,現時最重要是院方盡快提供一隊康復隊伍,包括腦科醫生、言語治療師、物理和職業治療師等,提供一套康復療程,因為在病情穩定後的三至六個月最關鍵,之後康復進度會較慢。
日本腦炎死亡率達三成半,即使康復,也有三成患者出現腦受損後遺症,如弱智、癱瘓或類似小兒麻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