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季度數據 樓市未現斷層<br>未來數年七萬三住宅應巿

港府季度數據 樓市未現斷層
未來數年七萬三住宅應巿

【本報訊】政府首次公布季度私人住宅樓宇供應的數據。截至九月底,市場上已落成而尚未售出的單位有一萬五千個,連同正在興建而未賣樓花的四萬八千個單位,有六萬三千個單位供應量,若再加上已批出土地而仍未動工的大約一萬個單位,未來將有七萬三千個單位應市。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表示,政府不會對樓巿供應作出預測,因巿場供應量的多少,均已反映在數據上。 記者:尹彥超

業界對有關數據意見分歧,部份測量師認為未來兩三年樓市供應充裕,不會出現供應斷層,但有證券界指未來樓宇供應量將減少,相信樓市會有斷層。有地產代理公司在昨日數據公布後進行電話調查,五成八被訪問者對未來兩三年樓價仍有信心,沒有信心者則佔三成七。

紅灣若拆卸供應即減
消息人士表示,昨日公布的數字不代表未來兩三年的樓宇供應預測,因為單位何時落成乃未知數。另外,現有的一萬五千個單位,當中包括可能拆卸的紅灣半島二千四百七十個單位,若日後該盤拆卸改建,市場上的單位數目即會減少。
根據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公布的數字,今年一至九月有一萬九千一百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期內已開始施工的單位有一萬三千個。若計及今年之前的單位數目,截至九月底仍未出售及建築中的單位數目達六萬三千個,但不包括已批出土地而仍未動工的大約一萬個單位。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表示,過往他在多個公開場合公布樓宇供應的新數據,但各界有不同解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關數據會被用作顯示政府刻意低估樓宇的供應量,藉以催谷樓市」。由於市場上沒有統一的數據,所以決定由政府按季度公布私人住宅施工量、落成量及貨尾單位數字(不包括未開始興建的單位數量,也不包括居屋),以提高巿場透明度,避免有不熟悉市況者錯誤解讀數據的情況出現。未來每個季度當局都會更新有關數據,好讓市民有所參考。

非為幾年後供應全貌
對於數據並無分區分類,他認為這會過於仔細,擔心造成訊息混亂,最終扭曲大眾對整體樓市的看法。他認為數據愈簡單,愈能反映整體市況。孫明揚強調,市場情況不斷轉變,政府公布的數據旨在反映樓市在某些時間的情況,故市民不應解讀為是樓市在幾年後供應量的全貌。
對於現時差餉物業估價署定期公布的樓宇空置數字,消息人士表示,其定義較闊,包括業主已買入但未入伙的單位,以及業主空置的單位,至於屋宇署公布的樓宇動工數字,則包括已取得開工紙但仍未施工的樓宇,故上述兩項數據不能與昨日的數字直接類比,該兩機構亦不會停止發放有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