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天地 - 陶傑

棋盤天地 - 陶傑

美國時代周刊調查結果:香港對於外國人最吸引的地方,原來是廟街榕樹頭一堆老人的象棋之會。不是「現代化」的國金大廈,也不是模仿荷里活的尖東星光大道,也不是有爵士樂酒吧的蘭桂坊,而是許多香港人認為是老餅、Out加落後的廟街榕樹頭。
原來這許多年來,努力「打造」許多「景點」,以為科士打的天幕和貝聿銘的高樓就是「與國際接軌」,把特區建設成一個直追東京、貌似紐約的「平台」,滿以為令歐美客賓至如歸,原來對不起,人家一心只想來廟街,看香港的老人穿着汗衫,蹬着一雙膠拖,一隻腳豎踩在石櫈上,一面搔抓着腳丫子,半瓶「孖蒸」擱在地上,一面喊:「將軍,無棋!」
時代周刊的調查,未免叫人傷感了吧。就像一隻猴子,很努力地穿上衣裝,戴上帽子,模仿人走路的動作,連進食的餐桌禮儀也學到了。有一天牠擠進一家餐廳,坐在一張長桌的末端,侍應捧上餐湯,牠一本正經端着湯匙喝,嘴角沒有發出一絲聲響。喝完了湯,侍應收了盤子。牠規矩地坐在椅子上,用餐巾抹印一下嘴角。長桌兩旁的紳士淑女看着牠,一片靜默。有一位先生帶頭鼓了掌,一干人跟着也響起一陣零落的掌聲。

但這時一位老太太對猴子說:「對不起,我想如果你能回到樹林裏,發揮你天賦的才能,攀爬到一株香蕉樹上吃香蕉,我們會更加欣賞你。」大家都是靈長類動物,這番話不一定是對猴子的侮辱。人住在城市裏,是心靈的污染和墮落,人從大自然之中更可以參悟天地有序的和諧、日出日落的壯觀、花落花開的神奇,古老的象群踏走天涯,令人感到生命莊嚴的法相,而猴子爬到樹上摘香蕉吃的姿態,是多麼純真而樸拙,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原始不等同落後,紐約一干投票支持克里的美國知識分子都會同意:美國化的物質生活散播全球,等同一場消費主義的瘟疫侵蝕了亞洲。當我們趁年輕時揹着背囊去布吉島和尼泊爾找尋寧靜,而荷里活明星李察基爾皈依了達賴喇嘛,你們卻刻意模仿甚麼古根漢、龐比杜,一心想「追上」倫敦和紐約,是不是有點愚昧?
香港人從哪裏去「建構」甚麼「文化身份」?像江澤民一樣說英語?留學海歸後在上海做一個「中產」?把小孩送進國際學校?中國人對於「現代化」的追求,就像三島由紀夫說的:「我一心以為寫出了一部悲劇,哪知道觀眾卻發出一片哄笑聲。」香港的靈魂不必在甚麼西九龍投胎再生,而是在廟街榕樹頭的棋局中早就修成正果。
那隻猴子,如果聰明,不會再賴在餐桌邊哭鬧,說受到了歧視,而是快樂地,一蹦一跳回到牠的熱帶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