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由於連年徵地開發房地產、工業區,省內耕地以每年五十七萬畝的速度在減少,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全省的人均耕地面積,已減少到只有零點四零五畝(約二千九百平方呎),遠遠低於聯合國的警戒線,珠三角大部份城市正面臨無地可用的局面。
九月十六日,中山市坦洲鎮兩萬多村民因數以億元計的徵地賠款而堵路抗議;四日後,珠海馬山村逾千農民亦因徵地賠償太少,與逾百防暴警察發生流血衝突。此外,廣州番禺與深圳寶安均曾發生大規模反徵地抗議。
由於不斷徵用土地,目前廣東人均耕地面積,只略大於半個藍球場,不及全國平均數的一半,也遠低於聯合國劃定的零點七九五畝的警戒線。自九六年以來,廣東省每年建設用地從三十八點四八萬畝增至五十七點五五萬畝,平均每年用地五十三點九萬畝,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據調查,廣東省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要消耗土地五萬零八百畝,導致珠三角大部份城市正面臨無地可用的局面。
據稱,廣東正醞釀推行新政策,即在徵地報請批准前,用地單位須將徵地補償款預先存入指定帳戶,以銀行存款證作為審批條件之一。徵地一旦獲批,即從帳戶撥錢賠償。
廣東《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