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投資匯控關鍵在增長

陸叔理財:投資匯控關鍵在增長

滙控(005)自公布第3季業績後,股價持續向上,基本上沒有出現過較顯著的調整。然而,滙控旗下的美國消費者金融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HI)因呆壞帳撥備增加,以致第3季度純利由去年同期的4.72億美元下降至3.22億美元,跌幅達32%。
滙控在2003年3月以148億美元收購Household,是希望藉此轉型,進一步擴大零售銀行業務。事實上,滙控近年積極擴展北美業務,而此宗收購令其北美業務所佔整體盈利的比重倍增至3成,故此,今次Household出現季度的盈利倒退,對滙控全年盈利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藉收購壯大資產
不少外資大行紛紛調高滙控未來的目標價,除了因為相信滙控仍處於盈利高增長期外,預計滙控仍會繼續透過收購行動來壯大資產,亦是原因。
好像近日甚囂塵上的洽購韓國第一銀行便是一例。若果是次交易落實,滙控在香港以外的亞洲資產將會增長超過3成,而亞洲整體資產則增長約11%。
由於環球未來目光仍會以亞洲區為主,所以以滙控在亞洲區業務進一步增長的情況下,外資看好其股價,實不無道理。
問題是,當收購真正落實後,投資市場的焦點並非落在收購資產的概念,而是真正計算這項投資的實質回報。
當年滙控收購Household,都要花一段時間整合,其業績始能反映在滙控股價之上。今次洽購韓國第一銀行若屬實,成果亦未必能第一時間反映在滙控業績上。
故此,儘管是次收購造價如何吸引、盈利前景如何秀麗,市場短期目光仍會落在現有的業務上。由於滙控其他業務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市場焦點自然會集中在Household這個一直被人看好的業務。

HI業績帶出警號
平情而論,以134元的滙控計算,預計04年財政年度市盈率約16倍,以一家世界性銀行計算,估值絕對吸引,所以我仍覺得滙控仍具長線投資價值,外資大行所建議的目標價,並非不切實際。
問題是,我們投資時,也要因時制宜,分析目前的實際情況。
由於Household季度業績倒退,其實帶出一個警號,就是滙控全年純利未能再保持40%至50%的增長。若果這個目標不能達到,外資大行屆時又如何改變對滙控的評級呢?
因此,若作長線投資,未來公布的全年純利增幅,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短線而言,滙控股價未必會因Household業績倒退而大幅調整,原因是銀行利率實在太低,以滙控約4%的息率,始終會吸引不少投資者趁低吸納。故在派息之前,滙控仍有機會出現技術性反彈。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