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委託顧問進行的《香港港口規劃總綱2020》昨日曝光。報告雖然預期香港於2010至2015年間,需要增建十號貨櫃碼頭,但中港陸路運輸成本高的弱點未改善前便着手興建,將無法帶來更大的貨量,若因此令處理能力過剩,觸發減價戰,反而損害香港貨運業地位。該份報告公開諮詢為期3個月。
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一討論本港港口發展,政府提交的顧問報告預期,香港可能需要於2015年前,增建十號碼頭3個長400米的泊位,之後數年再增設3個泊位,令日後的每日處理貨量由目前最多8000個標準箱,增至最少1.2萬個。
報告估計,十號貨櫃碼頭在2020年前的吞吐量達810萬個標準箱,將為香港帶來可觀經濟利益,包括2020年創造2.25萬個職位及111.4億元額外附加值。不過,該報告多次強調,應盡量提高現有碼頭資產效率,以保障香港港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內地碼頭基建成本只為香港的七成,兩地工資差異,又令香港營運成本較深圳高。當初規劃興建九號貨櫃碼頭時,深圳碼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時移勢易,未來6年珠三角碼頭的處理能力將劇增,今年至2010年間,總處理量可能增長逾44%,至4120萬個標準箱。
報告指出,雖然本地碼頭營運商同為深圳碼頭的主要經營者,利之所在,他們嚴控擴張,但碼頭處理能力增加,無疑對整個地區的運費構成下調壓力,影響香港以至華南地區提供碼頭服務的局面。而且,兩地服務質素日漸接近,價格高低將更重要。
在深圳碼頭的競爭下,報告預計,由華南地區經香港處理出口的貨物比例,將由05年的66%,降至2010年的57%;2020年再跌至51%。明年香港貨櫃吞吐量將達2340萬個標準箱,2010年為2790萬個,2020年達4020萬個。
由於顧問報告選定青衣西南部及大嶼山西北部為十號碼頭的選址,後者可能對生態環境構成影響,故政府將盡快就該地點進行生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