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營膠鞋出口生意致富的八旬翁,晚年三度中風,獲取信任的次子疑他卧病時騙他簽署文件,他出院後赫然發現巿值近六千萬元的十三項物業,全部轉讓予子女操控的公司名下,銀行六百萬元存款被提走,公司股權亦遭侵吞,被迫由黃金海岸的千多呎物業,遷往深水埗三百多呎舊樓居住,身家僅餘二萬多元,甚至淪落領取政府傷殘津貼過活。 記者:梁瑞珮
「膠鞋大王」杜森控告次子杜裔鴻違反受信責任,要求賠償及交代因其錯誤行為而導致的損失。惟高齡八十一歲的杜森於今年五月病逝,故昨由遺孀黎潔碧及已移居美國的第五子杜銳權,以遺產代表身份繼續興訴,案件昨在高等法院開審。
原訴代表大律師沈士文指出,杜森與第一任妻子育有四子三女,妻子早年去世,杜於六九年續弦,但與黎結婚後沒有所出。杜與子女的關係平平,特別是再婚後,子女經常與後母爭吵。
杜從事鞋業,擁有十三項物業,大部份出租,銀行存款至少也有六百萬元。眾子女中,只得次子對父生意感興趣,因而獲得杜信任,打算讓他繼承全盤生意。
杜於九六年中第一次中風後,指示次子代為收租,將租金存入銀行,至九七年四月,杜再度中風,住院期間,與妻就醫藥費問題爭吵,杜遂要求次子從所收租金支付醫藥費,又表示若他去世,授權次子出售物業,為他風光大葬,並把夾萬鎖匙交次子保管,內有樓契、租約、存摺和支票簿等。
此後,次子再沒有將租金存入父親銀行戶口,同年五月,更擅自將父在To'sWahShingRubberFactoryLimited的公司股份轉移到自己及部份兄弟姊妹名下,又辭退老父的董事職務,並擅將父四個物業按給財務公司,取得一千二百萬元借貸。
同年十二月,杜第三度中風,住院期間,次子要求他簽署多份文件,當時雖有律師在場,但次子及律師均沒解釋文件內容及性質。杜出院後,屢次要求次子交代租金帳目及物業情況,均不得要領。
杜深知因身份證及存摺簿等遭次子押管,不能從銀行提款,至九八年五月,遂親往銀行求助,始知存款已全部遭提走,而在他中風期間,十三項物業全部轉讓予由子女操控的公司名下,當年巿值達五千七百萬元,惟獨已移民的五子杜銳權沒有股份,所有物業已於○一年至○二年間出售予第三者。
原訴指出,杜喪失畢生積蓄及所有物業,去世前半年與妻居住深水埗汝州街一個細單位,依靠傷殘津貼及妻子的微薄儲蓄過活,次子每月僅付七百多元零用給他,間中代付醫藥費。杜去世前只遺下二萬三千多元,與他生前的財富,絕不成正比。辯方指稱,租金已悉數支付杜的醫藥費,物業得益也全交予杜。
案件編號:HCA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