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被視為「鷹派當道的美國政府中一把溫和之聲」,現在鮑卿求去,換上跟喬治布殊同聲同氣的賴斯,反映喬治布殊滿意過去四年的施政方向,未來四年外交路線只會更加保守強硬。
賴斯是屬於「忠心家臣」的一類人,由她出任國務卿,好處是不會處處抬槓,內閣的爭執將會減少,執行外交政策會順暢一些。評論員卡普蘭表示:「外國領導人至少會知道,她的話反映了總統的看法。」
《紐約時報》指出,賴斯過去四年的角色,是充當「鷹派」(副總統切尼和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和「鴿派」(鮑威爾)之間的「幕後仲裁人」,不會完全傾向某一派,她的取態通常也是喬治布殊的取態,像在北韓和伊朗核問題上,賴斯都支持鮑威爾的多邊談判路線,但也像「鷹派」堅拒向北韓讓步。
問題是,賴斯的調和取態,始終是比鮑威爾「鷹」,現在內閣連唯一溫和之聲也沒了,天秤都側向一方。老布殊時代出任國務卿的伊格爾伯格,指賴斯跟喬治布殊身邊所有人「同聲同氣」,不是好選擇,因為「你需要矛盾張力」來提供審慎務實的看法,從而指導外交政策。
一個可能出亂子的地區,是賴斯和喬治布殊圈子中人都不算太熟悉的亞洲。美國亞洲基金會發表報告,指華府如不協調它對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政策,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將下降。外交界人士相信,屆時中國將是得益者。
德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