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犧牲台灣? - 李怡

李怡專欄:犧牲台灣? - 李怡

從種種迹象看來,在即將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上,胡錦濤與布殊舉行的雙邊會談,美國很可能會為了東亞的和平而「犧牲台灣」,儘管還不是「犧牲掉台灣」。
美國對兩岸政策,一向奉行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維持現狀,「兩個基本點」是「中共不武,台灣不獨」。「一個中心」的戰略很清晰,在「兩個基本點」上,美國過去是戰術模糊,意思是若中共用武,美國必有反應,但怎麼反應則刻意模糊。這使北京不敢輕易動武,也使台灣不會有恃無恐。在「台灣不獨」上,若台灣宣布獨立,美國也會有所反應,但怎麼反應,也是刻意模糊,這使台灣不敢輕言獨立,而北京也不能對台灣的獨立傾向,作過度反應。
然而,海峽兩岸過去一直挑戰美國這兩個基本點,一再測試美國的底線,希望美國的兩岸政策由模糊變為清晰。當然,所期望的是向己方傾斜的清晰。一九九六年北京向台海試射導彈,試出了美國的底線,竟是向台灣傾斜,克林頓政府儘管對北京表示友好,但在北京宣布試射導彈之後,立即派兩艘航空母艦前往台海,接着又停止了與中國的軍事互訪,更加強與台灣的軍事交流,在對台售武上又提高了質與量。經此一役,北京學乖了,再也不作要動武的嘗試,於是中美關係也緩和下來。

布殊在二○○一年上台後,曾表示美國會竭盡所能防衞台灣。這就給了阿扁總統一個錯誤的信息,於是在過去四年加速了向台獨的傾斜。美國在多年與北京的交往中,知道北京所說「台獨必定導致戰爭」的話絕非空言恫嚇;美國在中國與各階層人士的接觸,及網站民意的反應,也都知道中共領導人若對台獨不作武力反應,他們能否維持統治都成問題。因此,美國政界、學界已愈來愈多人相信「台獨導致戰爭」這句話了。美國不能不考慮,若真的出現了北京不能容忍的台獨的發展的話,美國要怎樣反應?所謂台獨的發展,不一定要正式宣布獨立,而會是漸進的台獨,比如修憲把「中華民國」的領士範圍確定限於台澎金馬,再進一步,則透過公民投票,把國號改為「中華民國(台灣)」,這會不會已踩到北京的底線了?可能會,可能北京尚可容忍。但不管怎樣,美國不能不預作防範,那就是既然無法抑制台灣步步走向台獨,美國的做法只有在「台灣不獨」的問題上定下一個清晰、明確的框架。換句話說,美國對「兩個基本點」中的「中共不武」仍持戰略模糊態度,但對「台灣不獨」則轉向清晰。

今年三月,美國智庫CATO前副總裁卡彭特(TedCarpenter)就倡議,美國應明確宣布,如果台灣執意追求法理上的獨立而引發戰爭,必須自行承擔後果,不要寄望美國出面保護。
上周美國眾議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李奇說,五月他代表美國去台北參加陳水扁就職典禮時,向阿扁傳達了布殊的訊息,就是明確地告訴阿扁,布殊不願見到台灣獨立。李奇說,台獨會「立即發生戰爭」,此一局勢是「難以相信的危險」。美國的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凱利在同一場合說,台海局勢是布殊第二任內「顯著的挑戰」。著名的中國事務專家何漢理也支持卡彭特的倡議,表示美國應明確向台灣表示,「如果你們這樣做(指獨立),我們就不再保護你們。」
美國的這種改變,是被阿扁迫出來的。但「中共不武」這個基本點美國仍未放棄。也就是說,若台灣不再邁向台獨,而中共使用武力的話,美國仍會有反應。只是如何反應,仍屬模糊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