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良
隨着○五/○六年度財政預算案開始諮詢,各種增稅開源的提案也相繼浮出水面。自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上周提出應否開徵銷售稅等新稅項後,市場反應不一。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削減薪俸稅。理由是近來香港經濟好轉;賣地為政府帶來一百四十億收入,遠高於市場期望;估計今年度財赤將遠小於預期值。因此,有政客提出削減薪俸稅,增強消費意欲。
筆者承認,由於本港經濟反彈,政府在薪俸稅和利得稅上的收入大幅提高;再加上樓市和股市的交投活躍增加印花稅的收入,相信本年度的財赤數位會小於三月份時的估計。然而港府的財政收入真的有允許減稅的空間嗎?目前在政府收入方面還有一個很大的未知數,那就是由金管局管理的外滙基金的投資回報率。油價高企以及加息壓力,令今年市場的波動很大,因此外滙基金的投資回報低於去年也不是沒有可能。
此外,本港稅基過窄是不爭的事實,納稅人只佔總工作人口的四成。開源節流、消滅財赤是港府長期任務。本港目前的薪俸稅為百分之十五點五,將在○四/○五年度上升到一成六。此項改革是前財長開源節流的主要政策之一,是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各方達成的共識,加上政府的財政儲備值仍處於較低水平,所以我覺得現在並非減薪俸稅的時機。
此次財長提出多種政府對稅收的調整,包括開徵銷售稅、資本增值稅、取消遺產稅、增開環保稅,及取消含酒精飲品稅。
政府開徵銷售稅的設想已說了好幾年。雖然新增銷售稅會為稅收體系帶來很大變動,並需要一系列培訓和教育支援;但筆者始終認為這是拓寬稅基、解決結構性財赤的最根本方案。當然,政府必須考慮如何嚴格控制行政成本,如何為基層提供援助,防止貧富差異的深化,以期達到社會共識。
開徵資本增值稅或會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欲望。香港作為一個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體,投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投資減少的同時也會產生職位數量下降等問題。在開徵資本增值稅前,必須留意其負面影響。
至於遺產稅,筆者認為這對整體財政收入影響不大。遺產稅只適用於少數富人,而筆者相信大部份富人都會尋求法律和稅務專家的幫助,調整遺產形式,從而達到避稅目的。至於那些負擔不起昂貴的律師費或諮詢費的中產階級,遺產稅數目相信不大。
筆者很贊同實行「用者自付」的環保稅。企業、社團,甚至個人都應該對環保負相應的責任。然而此項措施以教育為主要目的,旨在改變行為習慣、增加整個社會的環保意識,應不會對滅赤產生很大效果。此外,政府也要考慮到相應的行政成本,防止入不敷出。
同樣,筆者不認為含酒精飲品稅會對財政收入造成重大影響。含酒精飲品是對價格不敏感的消費品,也就是說,酒類消費者不會因為貨品價錢上升而減少消費數量。筆者本身也是愛酒之人,不會因為加稅而少飲,亦不會因減稅而多飲。
最後,我估計財長在拋出一堆建議後,會選擇一些對各方利益影響最小的方案。
……………………………………………………
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