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編輯轉告有關讀者陳先生的查詢,問及滙控認沽證的價格走勢,內容節錄如下:「本人現持有滙控認沽證,在9月初入市後,滙控股價不曾大跌,但沽輪價格已逐步下跌。本人嘗試依照當日發行商所定的價位作出沽售,但未有買盤,這窩輪的到期日為11月8日。請問:
1.發行商既定出價位,他們會否回購有關沽盤?
2.倘若往後再沒有買盤承接,窩輪到期後是否價值全失?
3.有甚麼方法可保障投資者,減低他們的損失?」
相信部份讀者亦可能遇上同樣問題,現作簡單探討。
讓我們先看看該滙控認沽證的一些基本資料:行使價108.88元(即最後結算時,股價必須在108.88元以下,持有人才可開始收取回報);以9月初滙控平均收市價122-123.5元計算,這股證屬較為價外,距離到期日只有約2個月左右。當時輪價一直徘徊在2至4仙左右,而且交投疏落,可能是由於滙控股價平穩,市場大多看好該股近期走勢,即使看淡表現者,也傾向買入稍為價內或在價的認沽證作短線買賣。
1.發行商既定出價位,他們會否回購有關沽盤?
發行商在窩輪市場扮演的主要角色之一,是為窩輪提供買賣價,讓投資者可隨意自由買賣。因此,只要發行商在交易時段內開價,即使市場上未有其他投資者參與,持貨人仍可將持貨沽出。
部份投資者只會留意窩輪收市價的每日轉變,但這或許不是好指標,特別是部份非常價外的條款。要留意的是,窩輪的收市價只會因有成交或新的買賣盤出現,才會更新。例如滙控股價由9月28日至10月19日期間上升了3元,但滙控認沽證的價格則一直維持在1.7仙,原因是期間完全沒有成交買賣,即輪價未能反映正股價格的轉變,加上認沽輪理論價值已跌穿1仙,令發行商未能掛上買入價。
2.倘若往後再沒有買盤承接,窩輪到期後是否價值失去?
這是不少投資者容易混淆的地方。事實上,窩輪有否買盤承接,與到期後是否有價值,未必扯上關係。窩輪在到期時的價值,主要取決於最後結算價與行使價的差距,最後結算價較行使價愈高,以認購輪而言,其內在價值則愈大,這與市場上的買賣情況未必有特定關係。
我們可以預計,一些極為價內或價外窩輪的交投情況,往往會較其他在價或稍為價內/價外的窩輪淡靜,同時買賣差價也有機會較闊,故並不合適作短線買賣。持有人應根據其對正股看法,決定應繼續持有,還是立刻離場。
3.有甚麼方法可保障投資者,減低他們的損失?
投資新丁必須緊記「買窩輪,定止蝕」的不二法則。若市況牛皮或出現逆轉,他們應盡快作出相應部署,只要能緊守止蝕位,並配合對個別正股走勢的看法,應有機會提高盈利、減低虧損。
投資者亦應避免購入末日價外的股證,因為買入這類股證的賭博成份甚高,一旦正股出現牛皮,窩輪貶值的機會便大增。由於命中的機會率會隨着時間流逝,因此必須速戰速決,切勿猶豫不決。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