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學發達令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愈來愈多治療癌症的方法令不少癌症病人重獲新生。香港大學近年引入「射頻消融技術」治療肝癌,成功率高達九成半,而且病人所受的創傷較少,出現併發症或死亡的機會均較傳統的切除手術及肝臟移植手術為低。有醫生預期,此方法將成為未來治療肝癌的新趨勢,甚至可以應用在肺癌、乳癌等其他癌症治療上。
記者:陳倩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副教授潘冬平表示,射頻消融術是近四、五年才發展的治療肝癌技術,適用於直徑小於五厘米的肝癌腫瘤。醫生只要將針狀探頭插入病人的癌腫瘤,並放射出電波,電波結合癌細胞後即會產生熱力,令癌細胞死亡;處理一個細小癌腫瘤的過程只需十二分鐘。
他強調,有關手術對病人造成的傷口細小,病人最快只需留院一晚即可出院。手術只會破壞癌腫瘤周圍一厘米的正常肝臟細胞,對病人的肝功能影響輕微。同時,病人出現器官、血管或膽管燒傷、出血及細菌感染等併發症的機會是一成二至兩成,較傳統局部切除肝臟手術的三成半至四成為低;死亡率則有百分之一,也較切除手術的百分之五至一成低。
港大及瑪麗醫院自二○○一年起引進此技術,至今已為逾三百名肝癌病人提供有關治療,成功率高達九成半。初步統計顯示,接受此手術病人的兩年存活率達八至九成。整體來說,該院有一成不適宜接受傳統切除手術或肝臟移植手術的肝癌病人,接受新的治療方法後正逐步康復。
潘冬平解釋,傳統的局部肝臟切除手術,不適用於患有肝硬化而令肝功能嚴重受損的病人;而選擇進行肝臟移植的病人,除非獲近親捐出肝臟,否則往往要等上最少一年半才可換肝。至於另一種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卻不能完全消滅腫瘤,故新的射頻消融術提供病人多一個成功治癒的機會。
港大正嘗試利用此方法消滅更大的肝腫瘤,並研究以此取代其他傳統治療。醫學界也正研究將射頻消融術應用於治療其他癌症,如腎癌、骨癌、乳癌及肺癌等。
肝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每年有約一千五百宗新症;單在二○○二年已有近一千四百人死於肝癌,患者以男性及四十至六十歲的中年人士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