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發展計劃進入第二階段的審核程序,公眾亦可就篩選後餘下的3份標書發表意見,近日已有各個團體及媒體發表了一些看法,總的來說,是批評的多,是負面的多。
不少市民憂慮文娛區會是數碼港的翻版,亦有人憂慮文娛區空有文娛發展的硬件,卻沒有軟件,而一些專業團體亦重提分拆文娛區發展才能令政府有效監控發展計劃,更有人指出,政府在現有的標書只能獲得兩三百億元的收入,若分拆成多幅地皮拍賣,至少會獲得逾千億元,政府不這樣做,是浪費社會資源。
不同的利益團體,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自然會有不同的意見,由於有立場,故不能說對與不對。然對於政府而言,應該以甚麼立場及態度處理文娛區發展計劃才是整個問題最重要之處。
把兩個尖沙嘴一般大的地皮拆細拍賣,獲取逾千億元的收入,可善用資源,也可紓解財赤,政府怎會不動心,怎會看不出其好處?然政府若以此作思維方式,則九龍公園及香港公園兩個「市肺」亦可為政府變錢,則香港未來也許只能在市區找到高樓大廈,而不可能有公園及文娛設施。顯然,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會這樣做,而「善用資源」亦不能單與金錢掛鈎,這也許是政府推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構思及為發展設下低商業發展比例的原因,事實上,這亦是政府應有的立場。
筆者相信,若政府官員決心貫徹此立場,堅持「文娛藝術」才是發展的重點,無論外貌與內涵俱如一,則前面提及的憂慮都不會成真,反之,則文娛藝術區只會是一個貽笑國際的地產發展項目。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