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目前有二百多名血癌病人急切等候非血緣骨髓移植,若找不到脗合骨髓,他們大多捱不過一年。香港骨髓捐贈基金與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定於本周六(二十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生命重燃——骨髓捐贈驗血大行動」,為瀕危病人尋求一線生機,盼各界踴躍支持。
二十六歲青年鍾建邦,是二百多名等候骨髓移植的病人之一,他五年前患上淋巴癌,一直面對死亡威脅。雖經多次化療和電療,始終未能殲滅頑強的癌細胞,月前且第三度復發,生命危在旦夕。「其實呢啲都係遲早嘅事,我有晒心理準備,只不過冇諗到翻發得咁快同咁密。」阿邦平靜地說。
現職保險從業員的阿邦,一九九九年六月因為頸項兩側腫脹,屢醫無效,加上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於是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患上何傑金氏淋巴瘤(淋巴癌的一種)。生性豁達的阿邦,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依然抱樂觀態度。
「我冇覺得好驚,只當一場大感冒去醫,我相信自己一定會好番,冇理由咁快死。」然而情況並未如他所料般理想,阿邦九九年九月剛完成化療,隨即復發,二○○○年初,他接受自體骨髓移植,病情暫時得到紓緩。
不過,移植手術後翌年,癌細胞又再蠢蠢欲動,醫生不斷替他尋找骨髓,奈何其胞姊的骨髓並不脗合,雙親年紀大非合適人選,他至今尚未找到一位真正「有緣人」。
阿邦的主診醫生、瑪麗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顧問李國維表示,華人患何傑金氏淋巴瘤比例較少,約佔整體淋巴癌患者的一成至一成半,他形容阿邦多次復發屬於「不尋常」。「事實證明化療、電療已經對佢冇作用,𠵱家唯一根治方法就係做異體骨髓移植,成功率大約有三至四成。」李醫生續稱,如果一直找不到脗合骨髓,他相信阿邦的壽命最多只可維持一至兩年。
阿邦這幾個月經常因為腹痛出入急症室,其雙親坦言對兒子病情感到憂心。「做父母嘅,唔擔心就假,我都唔知可以為個仔做啲乜。」鍾母拭着淚說。
下月十九日是阿邦的生日,他唯一的生日願望是身體健康。「𠵱家好多嘢都唔敢諗得太遠,亦冇乜計劃,希望自己可以好番,有多啲時間陪屋企人,好好相處。」
香港骨髓捐贈基金與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定於本月二十日(星期六)在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生命重燃——骨髓捐贈驗血大行動」(詳情見表),為阿邦及本港二百多名等候骨髓移植的瀕危血病病人尋找脗合骨髓,燃點生機。
「我好想大家響應呢次活動,抽時間去驗血,多啲人去,阿邦就多啲機會搵到啱嘅骨髓。」鍾父衷心呼籲。
淋巴系統主要用作對抗病毒,當系統內的淋巴細胞不正常生長時,便會形成淋巴癌,醫學上分為何傑金氏和非何傑金氏兩種。淋巴癌的主要病徵包括淋巴結腫脹、體重減輕、發燒或皮膚發癢等,治療方法以化療、電療及骨髓移植為主。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捐款編號:C0800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