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孤獨生活易走極端

長期孤獨生活易走極端

本港去年有超過一千一百九十人自殺身亡,當中三百一十五名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即平均每二十七小時就有一名長者自殺死亡。有學者認為子女及社會應多關懷長者,長者若長期孤獨生活,很容易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應留意長者心理變化
對於昨日石硤尾一名患有抑鬱症老婦斬傷中風丈夫後跳樓身亡,香港心理衞生會醫生黎守信表示,長期病患者對家庭來說是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如無法解決就很容易引發倫常慘劇。
「一名患有抑鬱症的病人去照顧另一名病人,她會經常聯想到負面的事情,如果她覺得將來沒有希望,就會做出傷害對方的行為。」黎守信指出,社會及子女關懷長者不應只是身體、物質及精神上照顧,還要時常留意長者的心理變化。他認為子女應多與長者及父母溝通,如果一個星期都不能一起吃餐飯,最好平時多些打電話問候。
黎守信又說,現時愈來愈少長者到老人中心,因為老人中心標榜只是招呼老人家,令長者有受歧視的心理而卻步。他提議現時的青少年中心及其他康樂中心,應放寬接納長者,讓長者有更多的選擇。

擴闊生活圈子有寄託
另外,黎守信又建議長者多點參加社會活動及運動,例如參加社區組織的社工工作,因為擴闊生活圈子不但令精神有所寄託,遇到困難亦可有傾訴對象,而運動則可達至其身心平衝。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