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低息不一定要買股票

實戰理論:低息不一定要買股票

美國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加息1/4厘,香港的銀行不加反減,主要是受大量資金湧入炒人民幣升值所影響,導致銀行體系結餘大增所致。從格老言論推敲,美國的加息步伐持續,12月再加息的機會頗大,港美利率走勢將會進一步背馳。
過去數日,不少傳媒的訪問都提及同一問題,就是在低息情況下會否驅使資金投入股市,造就股市大升的條件。
其實香港處於低息期已有好一段長日子,資金要轉投入股市已不是今時今日的考慮,應該是一兩年前的事。低息環境確實會刺激投資意欲,但回報與風險始終是正比的,買股票回報高,但當中風險亦大,希望大家在追求高回報之餘能三思!
筆者不反對大家在低息環境下尋求投資機會,但投資工具選擇頗多,最重要是衡量入市水平的值博率及合理程度。若果純為存款利率低而要增加回報率的話,債券及保本基金已可達到。

市場愈亢奮 殺傷力愈大
小股民對股市不離不棄的原因,純是因為股市經常出現神話,令大家難捨難離。單是一個概念便可大事炒作,能否開花結果還是未知之數,股價已成白金升降機。更有甚者渾水摸魚,是否真有其事也未能分辨,只要股價上升便能有信奉者。
股市低迷的時候,永遠沒有人去計算銀行存款利息低迷,回報不及收股息。當股市屢創新高之時,就人人鼓吹低息環境之下倒不如將存款投入股市去,從不理會股價是否過高及合理。
筆者承認早前過份保守及過早看淡後市,故此在策略上只以短線為主,錯失不少機會。然而,筆者此策略仍不會改變,過往的經驗告訴筆者,市場愈亢奮,指數升得愈高的時候,就算只是出現調整浪,其殺傷力卻絕不可小覷。
自8月中至今的升浪,筆者收過三數次讀者的批評電郵,筆者亦承認對自己的分析信心過強,可能導致大家有所損失。但筆者亦想批評者公平一點,在每一次看淡的背後,筆者皆有提出理據,同時亦千叮萬囑地提出重要止蝕位。要輸大家一齊輸,但不止蝕又或揀錯認沽證而輸,則是閣下的問題。筆者只會接受論點上的批評或爭辯,絕不接受人身攻擊式的指控。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