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自得:想要≠需要<br>夫妻同心過簡樸生活

由人自得:想要≠需要
夫妻同心過簡樸生活

砍柴起火,野菜充飢,穿的用的多是撿來的,這是古風和清水兩夫婦過的簡樸生活,他們籌辦「自然學校」,深諳「想要」的並不一定是「需要」的,「過簡樸、自然、靈修的生活,能令心靈上感到富足,這才是人的真正需要。」清水這句話,你可會認同?

記者:尹珊珊 攝影:蔡鴻雯

小檔案
男古風,女清水,二人30多歲,同為「自然學校」核心成員及全職奉愛者,踐行簡樸生活多年。

■走到清水口中的「會客室」,放眼所及,青山綠水盡收眼底,果真宛如一個人間仙境。

■攝於音樂農莊,當年古風在此任義工,柴屋內與清水譜戀曲。

■初相戀,白淨古風當年模樣與今判若兩人,差點認不出來。

簡單就是美
依時到達西貢,二人已佇立巴士站相迎:「來,往這邊,到我們的會客室。」頭束粗辮子的清水熱忱地介紹沿途風光,留一綹羊咩鬚的古風則牽着剛收養的小狗「秋天」相隨,一面閒適寫意;越過燒烤場,放眼只得一片青草地,沒牆壁沒門口沒圍欄。「這兒就是『會客室』,要非趕時間,我們會煮點茶在樹蔭下閒談。」說罷翻開紅白格子布,邀我們席地而坐,夫妻倆更脫鞋,姿態猶如在家,事實上,大自然就是他們的家。
兩人奉行簡樸生活已3年,清水說:「除三餐一宿外,其實人的需要不多。過簡樸、自然、靈修的生活,能令心靈上感到富足,這才是人的真正需要。」他們雖是「自然學校」全職奉愛者,但一來學校屬非牟利團體,二來入會及會員活動全採自由捐獻形式,每月不一定有固定薪金。叫都市人斬斷慾望清心寡欲,肯定當你儍,古風打個比喻:「叫人選擇簡樸生活等於叫一條魚選擇在河流或海洋生活,海洋看似危險,又要受風吹雨打,但河流也會污染,在冬天會乾涸,生活狹窄的都市人怕冒險,怕一份未知數,才不敢去試。」知易行難,簡樸雖然不等於貧窮,但試問誰又真正有勇氣?我,不想也不敢想!

■上山下海,瞧相中一張張笑臉,已感受到這趟露營有多愉快。

■夫妻同往雲南、新疆、西藏、尼泊爾、印度等地作心靈遠遊。

■「自然學校」十周年「校慶」舉行的10日9夜步行籌款活動。

投入自然歸田園居
清水自稱「西貢土著」:「爸爸歸田園居,我3歲起就在這片山林生活。當年交通不發達,往西貢墟已經很遠,原野追逐、水溪捉魚、樹林探險,成了我小時候的活動。」19歲投身社會,首份工作是某大航空公司地勤人員:「有日,在家望天發獃,突然發現天原來是這麼的藍,我想多點人留意到藍天。」頃刻萌起要與別人分享大自然的美,這念頭一直縈繞清水腦中。
古風外表似世外高人,卻原來是個不折不扣的都市小孩。「我是住在七層樓高的徙置區長大的,但可能在大陸出世,飲過鄉間的水,有地緣,愛大自然不能用邏輯去解釋。」他早熟,中學時已醉心哲學,博覽群書探索人生價值,後受環保分子周兆祥啓發:「反思他的綠色自然觀,覺得人類要學懂愛護我們的母體(地球是大地之母),也要用謙卑態度尊重與我們不同品種的個體,跟大自然和諧共處。」師範畢業後,寧選擇到樸素的村校任教,放棄到前途較佳的主流學校求職,「那時我一早打音樂農莊附近村校的主意,直接找校長自薦,校工謂校長去了茶餐廳飲茶,我便一路追住他,他見我有誠意,最後便聘用了我。」說罷,古風先忍不住大笑。

■往山林自然遊蕩,是兩夫婦每日例行節目。

■樹蔭下一塊青草地,就是「會客室」。

夫妻情緣知福惜福
古風說:「我們既是夫妻、摰友、工作拍檔,也是信仰上的夥伴。」二人相知相戀,起緣於清水參加了一個「從現代到原始生活體驗營」,認識了擔任導師的古風:「他給我第一個印象是外形成熟,還記得他當時穿殘舊白飯魚,所以特別深刻,後來大家談哲學課題,發覺彼此想法近似。」古風插口道:「可能是信仰關係,我覺得我們做夫婦不是今生的事,也許是很多世前的事,所以知福後要惜福。」1993年相戀,4年前結為夫婦,兩人經歷過投閒置散,一起思考人生,到過台灣探訪鹽寮淨土體驗簡樸生活,也到過西藏、印度等地作心靈遠遊,古風更於2001年辭去教職,要向父母寫陳情書表明決意,才可全身投入「自然學校」工作。

■清水愛畫畫,在其布袋上,也有她的作品。

■古風只肯側面上鏡,乍看,更像世外高人。

■沒有昔日華衣,脫掉鞋子的清水,樂得自由自在。

「自然學校」以大自然為舍
1992年,一群有志於自然教育的年輕教育工作者,參加過綠色力量所辦的「綠色小學」後,為了延續理想,翌年組成「自然學校」,創校之初,古風已是核心成員,及後清水也成其中一分子。有別主流學校,這間「學校」沒有固定校舍,大地就是教室,一草一木就是教材:「我們教育概念是『情意自然』,沒限制學到甚麼,透過不同的活動,學識與大自然溝通,對大自然產生感情,然後進行探索。」他倆在單純的環境作息,教育對象主要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不用費心思在人跟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也不用背負供樓供車的煩惱,如此生活,那該有多好?

■小狗「秋天」,剛收養兩星期,百厭非常,竟偷喝我杯水。

■夫妻倆打扮簡單隨意,隨身帽子並繡有「自然學校」校章。

■古風有時會在自校擔任其他生態課程的導師。

■蒙上眼摸摸看,原來從觸覺也可跟樹木溝通,建立感情。

■《自然學校十年生活札記》,輯錄創校以來的點滴。

■細心整理的logbook,圖文並茂,是每次活動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