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好年華,男人從廿五到三十九歲,對花樣年華提不起興趣,只想貪方便模仿偶像跳樓自殺,促成「張國榮效應」。這批廿五歲到三十九的男性,死前留下遺書寫道:「張國榮咁有錢都死,何況我呢?」
縱身一跳的影像太快,讓我們慢鏡頭虛擬重播男人短暫的一生。廿五歲以前,影像很兩小無猜,他們在大學裏不顯眼,搞活動時鮮有參與,像李柱銘到訪大學,出席的十來個學生當中,沒有一個是「張國榮效應」支持者。周星馳和周潤發的聚會,他們倒不甘後人,夾在很多染了金毛做過負離子頭髮的女同窗中間,瘦削得略為寒背的身影,不斷用手機替巨星拍照,面上似笑非笑。
畢業後,男人加入公務員行列,喜歡對人說,他的頂頂頂頂頭上司是曾蔭權,不過下個月會調去幫林瑞麟手。他懶理政治,七一沒去遊行,卻差點在海灘撞到着住三點式的張栢芝。夜裏他爭取持續進修,多拿了兩個碩士,不消幾年便升了職,薪水翻了幾番之後,跟會計系的女友結婚,這年他三十歲。
兩個女兒在三年後出世,他搬了幾次家,跟同輩的際遇差不多,差點做了負資產。樓價據說又升了,本來想放盤套現的單位,有機會翻身,他說服睇淡樓市前景的老婆,叫她拖住地產經紀,隨時封盤加價。同班同學中,不少人被裁掉,兩年間寫過近百求職信仍然食穀種。他慶幸收入穩定,家庭和睦,太太還建議一齊去修身纖體增進夫妻感情。
可是,忽然在四月的某一天,他路過文華酒店,心情激動,回家寫了遺書,從衣櫃挑了一套杏色西裝,照鏡半句鐘,最後架上黑超,才轉身跨過睡房向海的那隻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