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沖基金借內地官員有關人民幣滙率的言論,前晚在外圍市場進一步炒賣人民幣升值的消息,本港昨日甫開市,1年期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折讓價已拉闊,最多曾見約4000點子,6個月期折讓價也拉闊至2500點子,是今年2月以來最高。換言之,以昨日人民幣現貨滙率每美元兌8.28元人民幣計算,市場預期6個月後人民幣將升值至每美元兌8.03。另外,內地10月通脹率較9月顯著回落。
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前日表示,中國可能在不久將來,讓人民幣兌美元在一個更為自由的幅度浮動。一外資銀行財資部主管表示,亞洲滙商未有對言論作出太大反應,但前晚在外圍市場,對沖基金則借勢炒作,而且3、6個月期不交收合約,較1年期更見活躍,顯示市場相信,人民幣升值或擴大浮動波幅,未必需要1年時間才發生。
美國加息後,美電未見轉強,昨日美電滙價徘徊在7.7770至7.7810,1年遠期美電折讓價接近1400點子。
對於中國的人民幣滙率政策,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固定收入及外幣環球主管AntonPil表示,中國可能在07年銀行業全面開放前,把人民幣滙率自由浮動,過渡期內可能逐步擴闊人民幣兌換波幅,使人民幣慢慢升值,或將人民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鈎。該行的看法是,逐步擴闊波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較易處理,又毋須要改變購買美國國債作儲備的政策,並可以配合香港貨幣的政策。
市場揣測中國將放寬人民幣政策,帶動多隻亞洲主要貨幣昨天上升。南韓圜在亞洲尾段升0.69%,報1104.50兌1美元,漠視南韓央行干預的威脅;泰國銖升0.62%,攀上40.43兌1美元,是6個月最高。
美滙近期積弱,加上日圓上漲,也增添亞洲貨幣的上升動力。《日經金融新聞》昨天報道,美國政府將容忍美元轉弱,以阻止經常帳赤字進一步擴大,這意味美元可能會自95年8月以來首次跌破90日圓關口。報道未有提及消息來源,亦沒有預測美滙何時會挫見上述水位。
《新京報》報道,中國銀行行長助理朱民出席第二屆國際金融論壇時預測,美元在明年會貶值1成左右,第一個受衝擊的是日圓,將繼續升值,今年日本央行已不再干預滙市支持美元,人民幣和其他亞洲貨幣會受到升值的巨大壓力。
另外,中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連續4個月升幅超逾5%水平後,10月份升幅顯著回落至4.3%,較市場預期的4.9%為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發展主任易憲容認為,物價指數仍未體現油價高企的影響,而內地利率仍然偏低,存在實質負利率情況,估計內地仍有加息兩厘的空間。
統計局資料顯示,10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較9月回落了0.9個百分點。當中城市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只升3.7%,而農村則仍保持5.4%較高水平。當月食品價格仍升10%,非食品升1.3%,消費品升4.8%,服務項目升2.6%。
另外,商務部發表對外貿易形勢報告預測,今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將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達1.1萬億美元,升幅約30%,在全球貿易排位有望升至第3位。不過,明年增幅將放緩,估計在15%左右。此外,貿易摩擦問題將更突出,今年首3季國家貿易糾紛涉及金額達1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