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黨副總幹事 蘇滿堂
港英時代的政府對精英之吸納及高薪養廉的目的,是對公務員薪酬與私人市場存在差距的其中原因。但時至今天,社會大眾對公務員的薪酬與表現的期望,縱使不進行調整的改革,也要引入與私人市場按表現而評定薪酬的機制,使公帑用得其所,令民眾心悅誠服。
政府擬於明年初進行的薪酬水平調查,在原則及具體方向上,實有商榷的地方。首先,任何調查預設「後果」,也是玩弄調查的手段,政府設定「以凍代減」的立場,還要假惺惺地調查數據,倒不如不作調查而交代「以凍代減」的理據,反而直截了當。
第二,調查涉及的職系只得五個,首長級公務員、紀律部隊及若干非首長級文職系如醫護、社福及教育界職系不納入調查範圍?雖說在私人市場上難以作出比較,但須知現今社會怨氣充斥,政府如此不公平的做法,將嚴重分化了公務員及民眾,而首長級官員不身先士卒與其他公務員劃一面對薪酬調查,亦是於理不合。
第三,調查只會比較所有現金報酬,而不包括非現金的回報,例如在職福利的安排等。雖然後者難量化,但以現今的調查技術,相信有方法以其他指標作出量度。
最後,政府必須把整個調查的方法及細節,清楚向公眾交代,從而使調查數據的有效性及其詮釋,得到大眾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