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圳今年遭逢七十年一遇的旱情,香港人食用的東江水面臨「斷供」危機。水務署已做了兩手準備,今年已增加兩大水塘的儲水量,以及加強宣傳呼籲市民珍惜食水。如果香港人維持現有的耗水量,而未來兩年又持續乾旱,則屆時將需要制水。
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的東江水考察團昨日結束訪問返港,同行的水務署助理署長吳孟冬會見新聞界時表示,深圳今年面臨七十年一遇的嚴重旱情,東江水有供不應求的危險。水務署已做了兩手準備,應付萬一東江水供應不足的緊急情況。
兩項應變措施包括提升水塘儲水量及加強公民教育。吳孟冬說,水務署今年已提高了船灣淡水湖及萬宜水庫的儲水量,分別是百分之八十四及百分之九十一,而目前全港水塘平均儲水量則為百分之八十四,較去年的百分之七十五有所調高。水務署亦正製作電視宣傳短片,呼籲市民珍惜食水。
雨季已過,香港今年至今的降雨量只得一千二百毫米,較去年全年的二千毫米少得多,估計今年全年降雨量將會是正常的八成。吳孟冬沒有解釋廣東省東江水供水協議將會如何受廣東省的旱情影響,但他警告,如果香港人維持現有的耗水量,兩年之後,香港就要制水。
深圳市今年面臨嚴重旱情,寶安、龍崗兩區需要採取制水措施,減少一成用水量,以紓緩水源不足的問題。廣東省今年降雨量是一九六三年以來最少的一年,全省六成半地方陷入旱區,八十三個縣市受影響。
香港歷史上多次發生水荒。首次實施限制用水是在一八九五年,六十年代制水最頻密,一九六三年出現六十年來最嚴重的水荒,水塘存水僅夠四十三天用,要實施每四日供水四小時的措施;當年中國總理周恩來更親自下令修築東江水供水工程,增加對香港食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