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做了個「石頭店網頁」,網址是:「www.pedra.chinesestones.name」。
「pedra」是店名,葡文意為「石頭」;「chinesestones」,也是「石頭」,「中國石頭」;「中譯」了,就是:「葡國石頭.中國石頭.名稱」;中間那一塊眾數的「chinesestones」,記憶不便,輸入困難,怎麼會多了這一條蛇足?因為我是科技盲,以為多了這麼一個生字,人家上網搜尋這個生字,店的網址就會自動「彈」出來,難得設計網頁的豬朋同樣糊塗,以為網址像雞巴一樣,越長越好。
網址難記,進了「主頁」,是「店子介紹」;粵人愛生子,既有椅子桌子,豬朋以為,定有傘子店子,不曉得店就是店,店出了廣東,就用大麻繩自行結紮,決計不拖兒帶子!「小說介紹」,載了我其中十四本書的封面,包括《暴食澳門》和《我是大白燦》,店裏有賣,但不全是「小說」。「各類精品」,主要是蜜蠟和水晶的彩圖。「石頭觀賞」這一項,最有看頭,照片一百二十六幀,田黃雞血齊備,多是我拍的,賣不出,就擱在店裏;讀友要來看,也載了店址和地圖。
「字畫」,聊備一格,載量也不豐富;寄存圖文,網站原來要收費,再豐富,錢要多付;這一年,無謂開銷早耗盡我的稿費。有一幅蕭廷良的《春歸圖》,說明變了《鳥歸圖》;我眼花,看成《烏歸圖》。我罵編輯罵得狠,沒想到報應猝來,自家竟也出了這麼一頭亂寫字的「烏歸」!
讀經濟的大學生,春節前,總投個年宵攤位到維園去賣魚蛋,旨在學習「巿場規律」;我不會計數,過去營商、開業,幾乎等於結業,多得讀友支持和容忍,「石頭店」竟活過一周年。網頁上拙文的配圖,是大小兩店的外觀內貌,乍看,還真有點「規模」。開業,杜老爺惠東知我貪錢,送來紅包;一年過去,忽來賀電。問:「你賀我甚麼?」「賀你還沒執笠啊!」杜老爺大笑。真是知交,知道我這麼瞎搞,早晚餓死在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