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考試才讀書? - 何洋

蘋論:考試才讀書? - 何洋

學制改革建議在高中課程內將通識教育科列作必修和必考科目。
有教育工作者擔心,這樣做可能將原先拓展學生學術視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宗旨扭曲,使學生重新踏上為考試而讀書的舊路。
昨天有媒體報道教統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嘉琪女士對上述觀點所作的回應,陳女士指出,海外有些國家雖然要求學生修讀類似建議中的通識學科,卻不把該科規定為必考科目,但她認為這方法在香港不可行,原因是本港學生「若不考則不讀」。她亦相信學生不會反對考通識科,因為「學生讀得辛苦,都希望考試取得好成績,讀了不考很『唔抵』。」
陳女士也許是跨文化青少年學習心理學專家,又或已經全面掌握一些權威性的全球學生學習態度調查的內容和數據,才得出上述本港學生只有考試才讀書、才看書的結論。我們對陳女士的言論卻不敢苟同,因為其觀點的一個含意,是學生不會花時間在那些不在考試指定讀物範圍內的書本,但簡單的觀察告訴我們,陳女士的結論與事實不符。
每年在會展中心舉行的書展都吸引差不多40萬人前往參觀,其中很多是中學生,難道他們參觀書展的目的就是要去買與考試有關的書籍嗎?同時每天亦有大量中學生到圖書館借書,他們所借的相信不會全是考試所須的參考書吧?
再者,在未經調查本港學生對於通識學科列作必修、必考科目的意向前,作為高官的陳女士便已妄下斷言,這又是否太不尊重、太看輕我們社會的未來棟樑呢?陳女士所說的可能只是她個人對讀書的看法,是她潛意識的自然流露(Freudianslip),畢竟今天她官運亨通,若她並沒有坐言起行,只專注於考試,為考試而讀書,是沒有可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