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股票投資者來說,喬治布殊的首屆總統任期並非良辰美景。在截至今年11月2日布殊成功連任為止的4年期間,即使計入派息,以美元計全球股市仍下跌了9.1%。美國本土投資者的情況更不堪,如投資於整體大市,錄得的回報率為-15.7%;要是只投資在偏重科技股的納斯達克市場,虧損幅度更高達42.1%。由於美元弱勢,持有美元資產的英國投資者要多蒙受21.5%的外滙損失,美元兌歐元大跌32.6%,更令持有美股的歐洲大陸投資者焦頭爛額。
以美元為本的股票投資者,在全球部份地區仍有較佳盈利,如亞洲新興市場於布殊在任的4年期間便上升了32.3%,但最適合投資者存放資金的地方仍是債券市場。被視作投資者庇護所的美國國庫債券,其間的總回報率達31.2%,而次級高息企業債券升幅更高達68.4%。
布殊第2屆總統任期的初期,經濟究竟會如何發展呢?布殊連下三城──在選舉中勝出、帶領共和黨在美國參眾兩院中取得過半議席,並以多出350萬張選票壓倒對手,所得選票亦比美國過往任何一位總統均要多,美國投資者的即時反應是雀躍不已,並憧憬市場會在聖誕前開展升浪。
在大選當日美股高開,反映投資者相信布殊會勝出大選,其後票站調查顯示克里有機會獲勝,大市即告回落。直至克里承認落敗後,股市又再上揚,再加上油價進一步下跌,令大選後的華爾街氣氛更加高漲。
熱鬧過後,投資者會否需要面對殘局呢?布殊當選後第2天,倫敦《金融時報》就出現以下標題:「布殊面對的最大掣肘是要面對現實,自宏觀經濟以至赤字雙生兒,當然還有伊拉克問題。」
現實是全球經濟的形勢好壞不一。壞消息包括:經濟增長率看來已經見頂、按年計工業產出正呈放緩,而貨幣供應增長亦正在下降。與此同時,通脹勢頭向上、商品及單位勞工成本壓力又日益沉重,所以聯儲局和其他央行繼續收緊銀根的機會甚大,令對利率表現敏感的投資級別債券顯得昂貴。不過,形勢亦非一面倒悲觀。公司財政穩健,縱使溢利增長步伐略放緩,相信仍可維持一段時間。
面對上述環境,布殊第2任政府會有何對策呢?共和黨既已取得國會的大半席位,布殊再無藉口不設法解決美國財赤及推行有利商界的議案。美國商界預期,修改法例將有利於能源、金融服務、健康護理、製造業和製藥等行業。
布殊能否成功處理如財赤等棘手議題,是另一項問題。隨着格林斯潘收緊極為寬鬆的利率政策,來自貨幣政策的刺激減退,明年美國經濟極可能顯著放緩。
在上述形勢下,布殊就削減政府開支所作出的承諾將難以兌現,對經濟及消費信心或會造成壓抑,美元將因而承受更沉重的下調壓力。因為經濟疲憊,會導致短期利率低於應有水平,屆時美國惟有重施布殊首任期間的故技,採取較溫和的貨幣政策,把美元滙價問題擱置一旁,考驗全球其他國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能耐。
布殊連任對美國海外造成的經濟後果,和國內同樣嚴重。歐洲大陸將會面對更大壓力去改變其勞工及資本市場上僵化的缺點,倘若各國肯積極回應,將有助紓緩美國的貿赤,因為美國貿赤之所以持續惡化,某程度上是與這些地區的經濟疲弱有關。若這些地區例如歐元區的經濟轉佳,本土需求隨步增加,便可吸納更多的本地貨,更可以惠及美國商品,令美國貿赤得以縮減。
也許,布殊連任會令一些新興亞洲國家,特別是正迅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將面對巨大經濟衝擊。年初至今,中國投資者一直面對信貸緊縮問題,當局更在近期加息0.27厘,加幅雖小,卻是中國9年來首次加息。下一重要問題是,北京會緊隨美元下跌而繼續將人民幣滙率維持在低水平,還是逐漸接受國內經濟日益強大,最終會容許人民幣大幅升值?
JohnJay業務發展董事
本文乃闡述作者的觀點及意見,未必反映恆昇的內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