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中產與富人的分別

投資學堂:中產與富人的分別

早前《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清崎來港演講,吸引了三千多名港人購票入場聽講,由於入場費二千多元,筆者覺得還是用來跟太座到半島吃法國晚餐更佳。
幸好有一些朋友去聽清崎的演講,於是向他們打聽學到些甚麼投資致富之道,豈料多位好友皆「XYZ」地呻笨!筆者猜想,可能是朋友們對清崎的演講期望過高,亦可能是美國與香港的演講文化有別所致。因為不少美國的一流講者,來港演講時,部份亦是評價一般。
多年前,筆者在紐約逛街時,無意間購入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可是一直提不起興趣閱讀,直至數月前,筆者為數百名中學生講述投資理財概念時,才用此書為題來講解理財概念。令筆者再次閱讀該書的另一原因,便是早前在上海公幹,筆者在南京路步行街上海書城閒逛時,在擺放財經書籍的書架上,怎也找不到香港作家的投資理財書籍,但卻看到不少清崎的著作。看來清崎的作品應該有一定吸引力,否則不會如此流行,於是筆者在購入該書數年後,上月才正式閱讀,一看始察覺書面已曬黃了。
在該書中,筆者最感興趣是清崎指出:「富人買入資產,中產階級則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此外,便是清崎對「真正資產」的定義,就是購入了該項資產後,要能定期提供收入。

對「資產」有不同定義
一層不準備租出而已不能升值的樓,便不算資產了,因為它不但不能提供收入,還須持續支出。筆者察覺,根據清崎的定義,優質的高息股或高息藍籌股,基本上是一不俗的資產,因為投資者購入後,甚麼也不用做,這些資產便會定期提供收入(即派發股息),同時日後亦可享有資本增值(即股價上升)。這些可作資產的股份,包括滙控(005)、恒生(011)、中電(002)等優質股,因為它們可每季提供收入,更可享受資本增值。
此外,書中指出:「中產階級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這一句頗有意思,到底如何讓錢為我們打工呢?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