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IrisChang),二十五歲寫下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傳記、二十九歲寫成第一部南京大屠殺長篇英語史敍,在美國文壇躋身主流之列。但這位著名女作家不敵抑鬱症,周二早上在美國一條公路被發現吞槍自殺,生命如流星殞落時只得三十六歲。
張純如偕丈夫和兩歲大兒子居住加州聖何塞(SanJose),她就是在聖何塞對開一條高速公路上吞槍自殺。周二早上,一名駕車人士經過現場,發現有汽車停泊路旁,上前查看揭發這宗命案。警方周三經調查後透露,現場人迹罕至,她明顯是自己駕車到那兒,然後向自己的頭部開槍,她有抑鬱症。
據她的經理人拉比納說,張純如大約五個月前開始籌備撰寫新書,內容是講述二戰一批美軍在菲律賓抗日被囚的經歷,但她搜集資料時一度精神崩潰入院,出院後一直受抑鬱症困擾。而在留給家人的字條中,張純如說希望人們能以患病前的她來懷念她──那時她「熱愛生命,投入理想、寫作和家庭」。
拉比納沒有詳述張純如的病情,但她因寫書而病倒早有前科。為成名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又譯《被遺忘的大屠殺──一九三七南京浩劫》)(TheRapeofNanking)搜集資料時,她就投入得令自己身心俱疲,曾這樣說:「我在中國時,身體一直很虛弱,體重驟減,開始脫髮,經常病倒,很不開心。」
張純如是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但除了英語,仍說得一口流利的國語。一九八九年從伊利諾大學新聞系畢業,於美聯社實習一個暑假,再到《芝加哥論壇報》工作一年。但新聞採訪只是踏腳石,她的真正理想是寫作。
離開《芝加哥論壇報》後,她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修讀寫作碩士,未畢業才華已獲賞識,獲邀寫一部關於錢學森的傳記,那時她才二十三歲,於九五年順利發表了首部作品《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ThreadoftheSilkworm),筆觸細膩而資料詳盡。
但真正令她一鳴驚人的,是四年後出版的第二部作品《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為了這部書,她親自到中國走訪幸存的受害人,又搜集了大批文件。當時英語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不深,她的作品甫推出,即一連數月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她亦躋身美國頂尖作家之列。
去年她推出第三部作品《華人在美國》(TheChineseinAmerica),研究在美華人歷史。已故史學大家安布羅斯(Ambrose)曾形容,張純如「可能是最出色的年輕史學家」。
美聯社/法新社/美國《洛杉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