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領袖阿拉法一生充滿謎團。他在埃及開羅出生,他卻說耶路撒冷才是自己的出生地。他病重時生死撲朔迷離,到宣布死的一刻,死因仍無公布。他死後還留下一個大謎團,就是他生前控制的財產下落。
阿拉法控制的財產,不是私人財產,而是整個巴人立國運動的財產。英國《衞報》日前報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由七九年起從阿拉伯世界得到巨額援助,巴人自治政府九四年成立後又得到國際援助,錢都由阿拉法當掌櫃,知情者估計巴解仍有五十億美元(約三百九十億港元)資產。
阿拉法四十年來怎樣用這大筆錢一直是秘密。巴人相信他的錢用於幾方面:撥款給巴人自治政府運作,支持巴人抗爭運動,打賞親信買忠誠,購買軍火,資助慈善組織,以至不時向以色列發動人肉彈襲擊的阿克薩烈士旅「戰士」。國際貨幣基金會去年更揭露,阿拉法於九五至○二年間曾將約七十億港元的巴人公帑,轉移到商業企業去,令他的貪污傳聞甚囂塵上。
阿拉法一生顛沛流離,像士兵般刻苦生活,做了自治政府主席,依然故我,床鋪狹小,衣櫃只有幾件戎裝,病危出國就醫前被軟禁在拉姆安拉總部三年,住在日夜都是昏昏暗暗的小斗室,一些巴人不大相信他會私吞財產。
外界一直揣測,財不落阿拉法口袋,卻落在他的少妻蘇哈手袋裏。長年住在法國的蘇哈,生活窮奢極侈,自治政府憎她的人就放風說,阿拉法每月會給她約七十八萬港元豪花,跟巴人平均每天只有約二十多港元過活,有雲泥之別。
可是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說:「阿拉法放錢有很多渠道,沒有一個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錢,蘇哈也不知道。他有幾個財務顧問,每個都只知自己管的那部份錢。」因此,巴人和以色列官員說,在他彌留的病榻旁,就是一場外人不知的「爭產」爭議。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太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