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邊緣掙扎多天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終於在昨日病逝,自治政府並將於今天為他舉行國葬,以悼念這位為巴勒斯坦建國奮鬥超過四十年的領袖。暫時來說,巴勒斯坦人雖然對阿拉法之死感到非常悲痛,但並沒有作出甚麼過激的行動,也沒有發動甚麼襲擊。我們希望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巴勒斯坦人民能繼續保持冷靜,不要因阿拉法之死而有任何過激的行動,因為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巴勒斯坦人的襲擊行動只會換來以色列的強硬鎮壓、只會令阿拉法建立巴勒斯坦國之夢愈來愈遙遠。
阿拉法是個極富爭議性的人物,他主政下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曾發動各種各樣的恐怖襲擊,包括炸彈爆炸、劫機、綁架等,令不少以色列及其他國家的平民受害;另一方面,阿拉法四十多年來不斷為巴勒斯坦的自主獨立奮鬥,積極擺脫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控制,近十年來又積極透過談判解決與以色列的矛盾及處理中東和平問題,例如九三年與以色列簽訂奧斯陸協議,令巴勒斯坦人得到有限度的自治。可以說,是由於阿拉法的不斷努力及堅持,才令巴勒斯坦問題成為中東問題的焦點、才令國際社會不得不正視巴勒斯坦人被迫害的問題、才令國際社會不得不正視巴勒斯坦建國的問題。我們雖然不同意他使用殺傷平民的恐怖主義手段,但他實在是巴勒斯坦人無可爭議、無可替代的領袖。
在阿拉法的死訊傳出後,美國及以色列方面都以重大時刻或新的和平機會形容阿拉法死後的局勢。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高估了阿拉法之死對中東和平進程的影響。應該看到,目前中東和平進程受阻、目前以巴衝突無法紓解的關鍵並非阿拉法或他的政策,而是以色列政府的強硬政策、而是美國政府在中東問題上一面倒偏向支持以色列。就以過去幾年為例,以色列政府不但一再對巴勒斯坦地區發動猛烈的軍事攻擊,又透過封鎖、包圍、暗殺、擴大移民區等政策,令巴勒斯坦各自治城鎮的情況愈來愈惡劣、令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愈來愈困苦;而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的鐵腕政策又毫無異議,有的時候甚至積極支持。在和談毫無前景、生活愈來愈苦、人身安全愈來愈無保障的情況下,巴勒斯坦人的怨憤只會愈積愈深,以巴的死結只會愈來愈難解。因此,要解開以巴的死結、要重新啟動中東和平進程,阿拉法之死作用不大,以色列政府改變她的鐵腕政策才是關鍵。
有政治觀察家說,阿拉法最擅長扮演弱者、扮演受壓迫者的角色,例如他在拉姆安拉總部被以色列長期圍困及軟禁時,他的表現便特別鎮定及堅毅。這樣的觀察是否合乎事實當然有討論的餘地,但阿拉法及他所代表的巴勒斯坦人在過去五十多年來的確成了流離失所、備受壓迫的「弱者」,阿拉法直到去世的一天仍未能擺脫這個命運;對他來說,這大概是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