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渣打裁員屬個別事件

理財智慧:渣打裁員屬個別事件

渣打銀行宣布裁員200多人,大部份是零售銀行的員工,行動令人感到驚訝,使人聯想到香港銀行業,是否到達了要減省成本、裁員節流的地步,還是這是個別銀行的動作?
從市場人力資源的資料顯示,金融業從業員的工資正有上升趨勢,不少銀行都在增聘人手,而不是減少人手,這點從大學生就業狀況便可得知。

全方位增聘人手
早兩天筆者任教的大學舉行畢業禮,在畢業禮成之後,傳統上畢業生都會回到所屬學系,與曾授課的教授閒談及拍照留念。當天一班畢業生與筆者閒談,談及他們的就業及工作情況,結果發現,今年金融業其實是相當好景。
他們在今年6月畢業,至今已有4個多月,以新畢業生來說,這只是一個很短的時間。但向他們打聽同班同學的就業情況,結果是鮮有人待業。
筆者問及他們工作所屬行業,發現有4成以上都是從事銀行業,而所屬銀行不限於中資銀行或本地資本銀行,還包括一些大型外資及亞洲資本銀行等。至於所做的工作,並不局限於零售銀行或信用卡業務,而是全方位的,由信貸部門、證券部門、企業融資,以至管理練習生的職位也有。
可能是過去幾年銀行艱苦經營,從業員的工資及福利沒有太大增長,很多從業員都想轉工,但礙於經濟環境問題而沒有付諸行動。但今年市況好轉,於是有人開始轉職,結果帶動音樂椅的現象。而因為經濟好轉的關係,銀行又有多些資源去增聘人手,故金融系的學生今年平均入職工資約為$9000-$11000左右。
今年其中一位畢業生,就職於美資銀行的證券部門,主要工作是港股及美股的結算,而近月因為股市暢旺的關係,差不多晚晚都要超時工作,有時要半夜才能收工。但因職位「低微」的關係,所以有超時補水,而近月的補薪已等同基本薪金。對於初入職的同學來說,工作雖然辛苦,但能每月出「雙糧」,卻是十分愜意!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